南湘江
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南之南港。《明一统志》 卷82琼州府: 南湘江 “在感恩县 (治今感城镇) 南三十里。源发黎母山,至此西南入于海”。
在今海南省东方黎族自治县南之南港。《明一统志》 卷82琼州府: 南湘江 “在感恩县 (治今感城镇) 南三十里。源发黎母山,至此西南入于海”。
南朝梁置,属华山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北。隋属襄阳郡。唐属襄州,贞观八年 (634) 移治废汉南县城 (今宜城市)。天宝七年 (748) 改为宜城县。古县名。南朝梁置,治今湖北省宜城市。属襄阳郡。唐天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四十里凤仪乡 (黄泥铺)。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 “大通桥十里过安乐坝、清溪县境,十里过黄泥铺,上山,十里至小关山。”
清光绪二十八年 (1902)置,属焉耆府。治所即今新疆若羌县。民国初属阿克苏道。1920年属焉耆道。1930年焉耆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59年改为若羌县。古旧县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置,
春秋戎邑。在今河南偃师市西南,伊水东。《左传》:僖公十一年(649)夏,“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杜注:“扬、拒、泉、皋皆戎邑,及诸杂戎居伊水、雒水之间者。”江苏省扬州市简称。
明置,属青川千户所。在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南。《明史· 傅友德传》: 洪武四年 (1371),“下青川、杲阳进兵徇江油、彰明二县”。
即今辽宁辽阳县治 (首山镇)。《方舆纪要》 卷37辽东都司: 首山堡在 “司西十五里,以近首山而名”。
在今江苏沛县南。《方舆纪要》卷29徐州沛县:飞云桥“在城南。泡水经其下,入泗水。为往来津要。明正德四年,大河决于此,入运河。嘉靖八年,飞云桥之水北徙入鱼台。三十七年,支流复冲入飞云桥。四十四年,泛滥益
在今陕西兰田县南辋谷口。《新唐书· 王维传》: 王维、王缙 “兄弟皆笃志奉佛,食不荤,衣不文綵。别墅在辋川,地奇胜。……母亡,表辋川为寺”。李肇 《唐国史补》 卷上: 王维 “得宋之问辋川别业,山水胜
北宋置,属来安县。即今安徽来安县东北六十里半塔镇。抗日战争时期为新四军皖东重要根据地之一。1940年半塔保卫战即发生于此,今建有半塔烈士纪念塔。(1)古镇名。在今安徽省来安县东北。宋置驿及税务于此;建
一名雾露山。在今河南固始县西四十里。《清一统志·光州一》: 雩娄山 “大灌水出焉,俗讹为雾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