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桥堡
即今江西寻乌县南南桥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9: 长宁县东南有南桥。光绪 《长宁县志》 卷1: 南桥堡 “距县五十里。东至伯公垇平远界,南至阳和山双桥界,西至石峡黄乡界,北至鹅子湖南厢界,领村二十三”。
即今江西寻乌县南南桥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9: 长宁县东南有南桥。光绪 《长宁县志》 卷1: 南桥堡 “距县五十里。东至伯公垇平远界,南至阳和山双桥界,西至石峡黄乡界,北至鹅子湖南厢界,领村二十三”。
①1895年日本占领后改淡水县为台北县, 其后又先后改设台北厅、台北州。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复设台北县,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北市。1947年迁治板桥镇(今台北县)。②1942年析东台县北部置
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故城西。因距城十三里,故名。《晋书·惠帝纪》:太安二年(303),“(河间王)顒遣其将张方, (成都王)颖遣其将陆机、牵秀、石超等来逼京师。乙丑,帝幸十三里桥”。同年冬, “张方
北周改南阴平郡置,属广汉郡。治所在今四川德阳市西北柏隆镇东北隆兴场。后废。
东晋太元十九年 (394) 改富春县置,属吴郡。治所即今浙江富阳市。南朝属钱唐郡。隋属余杭郡。唐属杭州。五代梁开平二年 (908),吴越改为富春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复为富阳县,属杭州。南
一名甑山。在今广西贺县东南贺街镇西。《方舆纪要》卷107贺县:丹甑山“在县(故治在今贺街镇)西十里。高千余丈。时有云气上浮。泉流不竭,注为池,名曰仙池。《志》云:山本名幽山,唐李郃为守,更曰丹甑。宋守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石阳县置,属江夏郡。治所在今湖北汉川县西北。南朝宋泰始六年(470)废。南齐复置,后又废。古县名。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石阳县置,治今湖北省汉川市西北麻河镇。属江夏郡。南朝
即吴淞江的俗称。近代上海辟为商埠后,以吴淞江上通苏州,故称为苏州河。即今江苏南部及上海市西部的吴淞江。为太湖最大支流。至今上海市区外白渡桥入黄浦江。吴淞江在上海市境内段的别称。
元置,在今四川苍溪县东北二十里六槐乡(槐树驿)。明为槐树马驿。
三国吴立,即今福建霞浦县南古县。西晋太康四年 (283) 升为温麻县。三国吴立,即今福建省霞浦县南古县。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升为温麻县。
旧名小坎场。即今四川永川市东北隆济乡。清乾隆《永川县志》卷2:小坎场“在县东三十里”。1912年后改为隆济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