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木林宗
即今西藏南木林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南木林宗。1960 年与拉布谿、甲错谿、领噶尔谿合并设南木林县。“南木林”,藏语意为全胜洲。
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南木林。1960年乌郁、甲错、拉布等宗、谿并入,改置南木林县。
即今西藏南木林县。原西藏地方政府设南木林宗。1960 年与拉布谿、甲错谿、领噶尔谿合并设南木林县。“南木林”,藏语意为全胜洲。
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南木林县南木林。1960年乌郁、甲错、拉布等宗、谿并入,改置南木林县。
即今吉林榆树市东北泗河镇。《吉林乡土志》: “本镇东门外,有古代土城一座,东、西门各一,面积约一方里。据土人云: 此系辽、金时之遗物,盖牧马之场所也; 泗道河子又流经其东,此即本城名之由来也。”
亦作凉陉、凉泾山。在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北境。《辽史·地理志》 上京临潢府: “临潢西北二百余里号凉淀,在馒头山南,避暑之处。多丰草,掘地丈余即有坚冰。”
又名大号山、北山、淇山。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淇水发源于此。《山海经·北山经 ·北次三经》: “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又名许市。在今江苏吴县西北二十里浒墅关镇。《吴地记》 “虎丘山” 条记: “秦始皇东巡至虎丘,求吴王宝剑,其虎当坟而踞,始皇以剑击之,不及,误中于石,其虎西走二十五里,忽失于今虎疁。唐讳虎,钱氏讳疁,
南宋末改宜兴县置,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为宜兴府。南宋末改宜兴县置,即今江苏省宜兴市。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升为府。
即今山西汾阳县南之虢义河。源于孝义市西北,东流经汾阳县南入汾水。《方舆纪要》卷42孝义县:“义水在县北十五里。亦出狐歧山,东流经此,一名行春川。流入汾阳县境,分为善利、得利、分利、丰义、紫金五渠堰,其
在今辽宁绥中县南,濒临渤海湾。遗址分布在石碑地、黑山头、止锚湾、瓦子地、周家南山和大金丝屯等处。其中石碑地遗址规模最大,南北五百多米,东西二百六十多米,面积近十五万平方米,四周有宫墙。南端中心为一座多
亦作虑真、女直、女质、朱里真。本源于唐代之靺鞨,五代时始称女真。分布于我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中下游,东至于海。分生、熟女真两大部分。北宋末,生女真之完颜部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建立金政权,灭辽之后又灭北
即今贵州仁怀县治中枢镇。清雍正九年(1731) 仁怀县徙治于此。
又作大成镇。即今陕西三原县东四十里大程镇。清《乾隆内府舆图》:三原县东北有大程镇。在陕西省三原县东部。面积36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大程,人口4130。镇以驻地名。原名大城镇,清雍正《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