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山
在今甘肃定西县南一里。《清一统志·巩昌府一》: 南安山 “以地旧属南安郡而名。上有东岳庙,俗呼庙坡,山麓有路通郡城”。
在今甘肃定西县南一里。《清一统志·巩昌府一》: 南安山 “以地旧属南安郡而名。上有东岳庙,俗呼庙坡,山麓有路通郡城”。
在今湖北蕲春县西南。《方舆纪要》卷76蕲州:赤东湖在“州北十里。蕲水流注于此。其湖有九十九,孔道所经也。中有永安堤。今掌于河泊所”。
一作运粮泊。即今吉林大安市西北洮儿河注入嫩江口处之月亮泊。清末《黑龙江全界地图》:大赉县西北有月亮泊。
一名方山。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南 (汜水镇东南三十二里)。《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 浮戏之山 “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合汜水,水南出浮戏山,世谓之曰方山也。” 《元
又作桑迪、桑提错。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东南八十里处。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地区三十二错、定 (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 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又名塞尔库勒、色勒库尔、塞勒库勒、塔什霍尔罕。即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清宣统 《新疆图志》 卷4: 蒲犁,“塔什霍尔干,附城”。光绪二十八年 (1902) 置蒲犁厅于此。1954年改为塔什库尔
在今四川重庆市东长江岸。以江岸有元末摩岩石刻大佛而名。为往来木舟停泊处。
又作呼玛窝集。在今黑龙江省塔河县西南与内蒙古额尔古纳左旗交界处。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5: 呼玛河流域 “有著名之呼玛窝集。其中林木翳天,白昼犹暗,鄂伦春人栖息其间,从事游猎”。
1925年由东临道分置,属山东省。治所在聊城县(今山东聊城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阳谷、莘县、冠县、茌平、高唐等市县地。1928年废。
一名乌列盖。1921年3月由列山道乌希岭以东乌梁海蒙族地析置,治所在乌列盖(今蒙古国吉尔格朗图[科布多]西乌列盖)。水草丰茂,为乌梁蒙古族游牧处。后废。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安阳县置,属魏兴郡。治所在今陕西石泉县东南池河入汉水口之北。南朝宋为安康郡治。北周移治今石泉县南汉江西南岸石泉咀附近。隋属西城郡。唐至德二年(757)改名汉阴县。②清乾隆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