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兴州
唐武德七年 (624) 置,治所在义兴县(今江苏宜兴市)。八年 (625) 废。
唐武德七年(624年)置,治义兴(今江苏宜兴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宜兴市。八年废。
唐武德七年 (624) 置,治所在义兴县(今江苏宜兴市)。八年 (625) 废。
唐武德七年(624年)置,治义兴(今江苏宜兴市)。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宜兴市。八年废。
①在今湖北枣阳市南三十里。《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 “初,建武二年,以皇祖、皇考墓为昌陵,置陵令守视; 后改为章陵。”②唐文宗李昂的陵墓。在今陕西富平县西北天乳山下。《寰宇记》 卷31富平县: “唐
五代晋改高唐县置, 治所在今山东高唐县。后汉初复改高唐县。古县名。五代晋改高唐县置,治今山东省高唐县。属博州。五代汉初复名高唐县。
①即藐姑射山。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北。《山海经·东次二经》: “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②在今山西河津市。元皇庆初,河津县徙治姑射山麓,即此。古山名。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庄子·逍遥游》篇云‘藐姑射
在今河南内黄县西四十里卫河东岸。《清一统志·彰德府二》: 高堤镇,“河南粮运皆经于此。为津途要隘”。即今河南省内黄县西高堤集。西临卫河。明、清时河南粮运皆经此。
在今陕西澄城县南五十里。《宋名臣言行录》: “李显忠初仕金,知同州,密图南归,由汉村经临高原奔夏。” 即此。在今陕西省澄城县南。宋时李显忠仕金,知同州,后密图南归,由汉村经临高原奔夏,即此。
明洪武三年 (1370) 置,属广东都司。治所在惠州府 (今广东惠州市)。二十三年(1390) 升为惠州卫。
即斐悠城。又称高力城。即今吉林珲春市西三家子满族乡古城村 (裴优古城)。明万历三十五年 (1609) 瓦尔喀部蜚悠城长归附努尔哈赤,即此。即今吉林省珲春市西三家子乡高丽城屯裴优城,一说为珲春市北古城。
又称纳克书奔盆族。在今西藏比如县东彭盼区香曲、亚栋一带。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清乾隆《西藏志·外番》、《卫藏通志》 作三札。
1914年改安平县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平坝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郭子章《郡县释名》贵州卷载:明置平坝卫,“城东南有上坝,西南有下坝,二坝既平,故云平坝。古称平原、平城亦此义也。《旧志》云
唐贞观十道、开元十五道之一。贞观元年(627) 置,辖境相当今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东至海,西至湖北广水、应城、汉川等市县一带。开元二十一年 (733) 置淮南道采访处置使,治所在扬州(今江苏扬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