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南关镇

南关镇

①北宋置,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八十五里南关村。其北十里祁县境内有北关,合称南北关。《宋史·姚古传》: “古进兵复隆德府、威胜军,扼南北关,与金人战。” 即此。

②在今河北永清县南关。清乾隆 《永清县志》 卷1: “由南门南三里至南关镇。”


(1)在山西省灵石县南部。面积25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南关,人口1.2万。古称阴地关,因位于冷泉关以南,故俗称南关。1949年属灵石县二区。1953年设南关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镇。2001年仁义乡、西许乡、富家滩并入。地处汾河中游谷地。产小麦、谷子、玉米、高粱、蔬菜。有煤矿和发电、陶瓷、铸造、焦化等厂。同蒲铁路、108国道经此,为晋中、晋南之交通咽喉。(2)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南部,部分辖区插入市区。面积31.5平方千米。人口1.8万。镇人民政府驻南门关,人口 2560。因位于遵义古城南门外,故名。为遵义古关隘,名木来关,后改南门关。1952年置南关乡。1958年并入万里公社,1961年后置南关公社。1966年划遵义县金华、南山、长岗、镇隆四村并入。1991年以南关乡置镇。1997年改属红花岗区。为红花岗区南郊工矿区,有化工、钢绳、发电、水泥、丝织、铁合金等厂。马遵、贵崇公路在此交会。


猜你喜欢

  • 暖泉

    ①在今河北蔚县西三十里暖泉镇。《方舆纪要》 卷44蔚州: 暖泉 “其水夏凉冬温,资以灌溉”。②在今山西万荣县南孤山北侧。《清一统志·蒲州府一》: 暖泉 “在万泉县南孤山之阴。数穴涌出,隆冬不冻。明万历

  • 华阴郡

    唐天宝元年(742)改华州置,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辖境相当今陕西华县、华阴、潼关三县市及渭南市北部地。乾元元年(758)复改华州。(华huà) 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华州置,治郑县(今陕西华县

  • 阳江

    ①即今广西桂林市西桃花江。《寰宇记》卷162临桂县:“阳江在县南二里。源出灵川县界思慕山下,东流百余里,渐胜舟楫,出郊郭之中,东流合于桂江。”②即今四川岷江支流大渡河。《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阳江

  • 统幕镇

    即统漠镇。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明 一统志》 卷5隆庆州: “相传辽主游幸尝张大幕于此,因名。俗讹为土幕。” 《方舆纪要》 卷17谓此说荒诞。

  • 南乡县

    ①东汉建安中刘备分成固县置,属汉中郡。治所在今陕西西乡县南十五里。西晋太康二年(281) 改为西乡县。②东汉置,属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淅川县西南丹江水库内。三国魏为南乡郡治。西晋太康中属顺阳郡。东晋咸

  • 下竿塘山

    一名北竿塘。即今福建连江县马祖列岛北北竿塘岛(长屿岛)。南宋中叶《淳熙三山志》列举闽江口外的岛屿, 已提到该岛。明洪武二年(1369)曾徙其民于内地。清代岛上设有烟墩,与南竿塘和迤南的白犬、东沙岛合置

  • 普济长官司

    明永乐二年 (1404) 改普济州置,属建昌卫。治所在今四川米易县西北普威彝族乡。清康熙四十九年 (1710) 改为普济州长官司。明永乐二年(1404年)改普济州置,治今四川省米易县西北,属四川行都司

  • 徒太山

    即今吉林东南部之长白山。《魏书·勿吉国传》: 勿吉国 “国南有徒太山,魏言 ‘太白’,有虎豹罴狼害人,人不得山上溲汙,行径山者,皆以物盛”。《新唐书·黑水靺鞨传》: “其著者曰粟末部,居最南,抵太白山

  • 凤山支线

    从河北井径县西南南张村,西北至凤山。长约7公里。为正太铁路支线。1922年动工修建,次年建成。

  • 正觉寺镇

    即今江苏高淳县西丹湖乡。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高淳县图:西有正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