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梁
春秋吴地,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平王十年 (前519),“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后人因此常用 “卑梁之衅”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
古邑名。春秋吴边邑。在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与楚之边邑钟离相近,两邑人为争桑交恶相攻。楚出兵灭卑梁;吴发兵灭钟离、居巢,引起一场吴楚战争。后世因而用“卑梁之衅”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大的剧斗。
春秋吴地,在今安徽天长市西北。《史记·楚世家》: 平王十年 (前519),“吴之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小童争桑,两家交怒相攻,灭卑梁人”。后人因此常用 “卑梁之衅” 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剧斗。
古邑名。春秋吴边邑。在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与楚之边邑钟离相近,两邑人为争桑交恶相攻。楚出兵灭卑梁;吴发兵灭钟离、居巢,引起一场吴楚战争。后世因而用“卑梁之衅”来比喻因小事而酿成大的剧斗。
在今湖北云梦县南十八里隔蒲镇。《清一统志· 德安府》: 隔蒲潭镇 “在云梦县南,临涢水”。在湖北省云梦县西部。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6.7万。镇人民政府驻隔蒲潭,人口5960。春秋时蒲骚地,因涢水相隔
金天会六年 (1128) 改隰州置,治所在隰川县 (今山西隰县)。辖境相当今山西隰县、石楼、永和、蒲县、大宁等县地。天德三年 (1151) 复改隰州。金天会六年(1128年)改隰州置,治隰川县(今山西
明南京城门名。在清凉门西北。因面临秦淮河而得名。即今江苏南京城西北定淮门。20世纪50年代城门被拆除。
又作塔哈尔。清康熙二十四年 (1685)置,在今黑龙江省富裕县西南塔哈满族达斡尔族乡。《清一统志·黑龙江》 “布克依站” 条下: “齐齐哈尔东北至墨尔根、黑龙江站道,六十里至塔拉尔站。”后废。
亦名阿里玛图水,为伊犁河支流。在今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西。清徐松《西域水道记》卷4:伊犁河“又西北古尔班阿里玛图水注之”。“阿里玛图三源并发,流五十里而汇,又东北流八十里,又北流百四十余里入伊犁河”。
在今江西宜丰县西北六十里黄岗镇。明、清置巡司于此。即今江西省宜丰县西北黄岗口。明万历年间于此置巡检司。
即今河北清苑县 (南大冉) 南温仁镇。明嘉靖 《清苑县志》 卷1有温仁村。
在今安徽萧县西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9萧县:朱珊泊“在县西十里。即朱珊渡也”。
北魏改平陶县置,属西河郡。治所即今山西平遥县。《元和志》卷13汾州平遥县称,“魏以太武帝名焘,改平陶为平遥”。隋属西河郡。唐属汾州。元初属太原府,至元二年(1265)复属汾州。明属汾州府。民国初属山西
①秦置,属恒山郡。治所在今河北石家庄市东北。《元和志》卷17真定县:“本名东垣……以河东有垣县,故此加东字。”《史记·高祖本纪》:“八年,高祖东出韩王信,余反寇于东垣。”即此。西汉高帝十一年(前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