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阳湖
一作半汤湖。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宋《景定建康志》卷18:半阳湖“在城东北四十里,周回十五里,水同一壑而冷热相半”。又引《舆地志》及《南徐州记》云:“江乘县南有半阳泉,半冷半热。热处可烂物,冷处如冰。热处鱼入冷处即死,冷处鱼入热处亦死。民种稻则溉热水,一年再熟。”
一作半汤湖。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宋《景定建康志》卷18:半阳湖“在城东北四十里,周回十五里,水同一壑而冷热相半”。又引《舆地志》及《南徐州记》云:“江乘县南有半阳泉,半冷半热。热处可烂物,冷处如冰。热处鱼入冷处即死,冷处鱼入热处亦死。民种稻则溉热水,一年再熟。”
即今甘肃宕昌县北理川河,为岷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60岷州卫: 荔川河在 “卫东南九十里,旧有荔川砦,以此为名”。
一名玉照山。在今河南淅川县东南太白山附近。《清一统志·南阳府一》:玉照山“北有石壁,高仞许,截然如削,其色青莹,其下溜水涟漪”。
即今河北清苑县(南大冉)西南北王力乡。明嘉靖《清苑县志》卷1:“西南七十五里北王力村。”
即芦北郡。治所在建昌县 (今甘肃文县西南)。《北史·氐传》 作葭芦郡。
在今台湾省彰化县西南。为浊水溪北支,西北流至鹿港入海。清蒋毓英《台湾府志》卷3:“东螺溪自斗六门与吼尾溪同流,西至东螺之眉里社分支北流,西过西螺社,又西过麻芝干社为北社溪,西入于海。”
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1密云县: 棒棰崖,“隆庆元年,三卫彝酋董忽力勾土蛮十万犯边,势甚猖獗,既折墙而出,至棒棰崖迷失道,坠坑死者无算”。即此。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明隆庆元年(15
在今陕西勉县西。《方舆纪要》 卷56沔县“大安关” 条下: “又顺政驿在今县治西。”
即今湖北广水市西北泉口乡。明嘉靖 《应山县志》 卷2: 泉口店 “在治北八十里”。
一名岭子关、关子岭镇。明置,在今山西介休市东四十里关子岭村。《方舆纪要》卷42介休县:子岭关“县东南六十里,路出沁源县,洪武五年置巡司戍守”。
即岭南。因其地北倚五岭,南临南海,故名。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地区。《新唐书· 李靖传》: 武德四年 (621),授岭南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以岭海陋远、久不见德,非震威武,示礼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