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岩
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十里嘉陵江东岸。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4广元县:“本志:北十里千佛岩,即古龙门阁,先是悬岩架木,作栈而行,后凿石为千佛像,成通衢矣。”摩岩造像始于南北朝,迄于清,以唐为主。从南至北长达420米,重叠至十三层,高40米,有佛像一万七千余躯。1935年筑公路,毁南段一半。今存佛龛长150米,佛像七千余躯,窟龛为中心屏风或中心柱楼空雕结构,刻工精美,集中表现唐代早、中、晚期石雕风格。还有唐、宋、元、明、清题记六十余通。
在今四川广元市北十里嘉陵江东岸。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24广元县:“本志:北十里千佛岩,即古龙门阁,先是悬岩架木,作栈而行,后凿石为千佛像,成通衢矣。”摩岩造像始于南北朝,迄于清,以唐为主。从南至北长达420米,重叠至十三层,高40米,有佛像一万七千余躯。1935年筑公路,毁南段一半。今存佛龛长150米,佛像七千余躯,窟龛为中心屏风或中心柱楼空雕结构,刻工精美,集中表现唐代早、中、晚期石雕风格。还有唐、宋、元、明、清题记六十余通。
在今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东北。《清史稿·地理志》 泗城府西隆州:南盘江“经州北,东南至北楼墟,冷水河合治西小水,东北流注之”。有隆林营外委驻守。
即今安徽休宁县西岩前镇。清道光 《休宁县志》 乡村图: 城西有岩脚。
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以建州邵武县“户口繁会,路当要冲”(《寰宇记》卷101,邵武军)升为邵武军,治所在邵武县(今福建邵武市)。辖境相当今福建邵武、光泽、泰宁、建宁等市县地。元至元十三年(1276
①指黄河的一段。《尚书·禹贡》:“黑水、西河惟雍州。”《史记·吴起列传》:魏“武侯浮西河而下”。指今山西、陕西间南北流向的黄河;因这段黄河在夏、商及山东诸国都城之西,故有此名。《史记·卫将军列传》:“
在今四川涪陵市东。清同治 《涪州志》 卷1: 铜矿山在 “治东百里,崒嵂崨碏五十里,有开采炉冶遗迹。……其上有雨台、鸡石诸峰,若庐山之金阙、香炉也,各有碣字漶漫不辨”。
在今湖北安陆市南。《资治通鉴》:五代晋天福五年(940),“(安)审晖又败唐兵于云梦泽中,虏(李)承裕及其众。唐将张建崇据云梦桥拒战,审晖乃还”。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属牂柯郡,为南部都尉治。治所在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境。水上有进桑关。东汉改名进乘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境。属牂柯郡。东汉改进乘县。
即今甘肃岷县西北五十七里西寨乡。清康熙《岷州志》疆域图:西北有西寨。
亦作槎枒山。在今安徽定远县西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21定远县: 槎牙山 “以山势巑屼而名”。《清一统志·定远府》: 槎枒山 “其山巉岩,顶有三叉,奇拔可爱,中有洞曰芝岩洞”。
唐置羁縻州,属邕州都督府。治所即今广西平果县东北归德。北宋属邕州右江道。南宋改为归德州。唐置羁縻州名。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东北归德。属邕州都督府。南宋改羁縻归德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