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十方普觉寺

十方普觉寺

俗称卧佛寺。在今北京市西北西山支脉寿安山南麓。建于唐贞观年间,初名兜率寺。元延祐七年(1320)扩建,改名昭孝寺,后亦称洪庆寺。明宣德、正统年间重修,改称寿安寺。崇祯年间又改名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今名。初,寺内后殿置檀香巨卧佛一尊,元至治元年(1321)铸造一尊大铜卧佛像,长5米余。清《日下旧闻考》卷101引《世宗御制十方普觉寺碑文》:“此七宝床上古佛,现前丈六金身,盖覆大地,占断三际,不往不来,岂非一佛卧游十方普觉欤?因名之曰十方普觉寺。”


俗称卧佛寺。在北京市海淀区寿安山南麓。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称兜率寺。元、明均曾重修,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后改今名。坐北朝南,由三组平列院落组成,主要有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藏经楼等,两侧围以廊庑配殿。卧佛殿内有长5米多、重54吨的铜卧佛1尊,元至治元年(1321年)铸造。卧佛右手支颐,左臂直伸,造型浑朴精致。背后和两侧环立12尊弟子泥塑像,再现释迦牟尼临终前向弟子嘱咐后事的情景。体现了元代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古?县

    元置,属金竹府。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西南。明初废。明郭子章《黔记》卷7作古筑,隶金竹府。俗名古羊县。古县名。元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南。属八番顺元宣慰司。明初废。

  • 洮州堡

    明洪武二年 (1369) 于旧洮州置,属洮州千户所。在今甘肃临潭县 (旧城)。隆庆五年 (1571)设守备。清改设都司。

  • 悉蜜言城

    又作悉没言城。唐迟散州治所。在今阿富汗喀布尔北巴格兰西萨曼甘附近。

  • 族亭湖

    在今江西余干县西。《寰宇记》 卷107饶州余干县: 族亭湖 “在县西,水路八十里。湖中流分当县及南昌县二界。按,《鄱阳记》 云,后汉张遐封族亭侯,因此为名”。

  • 龙门河

    ①即阳乐河。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清光绪《畿辅通志》卷77:龙门河“源出龙门县(今赤城县西南龙关)西二十里娘子山北三里大龙王堂,水从地出数丈即伏至岩树下,汹涌��薄,流数里又

  • 龙源戍

    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六十里李庄镇。《旧唐书·地理志》 南溪县:“后周于废郡置南武戍。隋改为龙源戍。”

  • 江巴林寺

    亦名戎空寺。即今西藏昌都县城杂曲与昂曲汇流处之楮惹山上强巴林寺。藏语意为弥勒寺。明正统二年(1437)由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的门徒麦·江林喜绕桑布创建。为帕巴拉呼图克图坐床之所。

  • 柿源

    在今江西丰城市南一百里。明置巡司于此。清乾隆三十年 (1765) 移驻大江口 (今丰城市北)。在今江西省丰城市南。明洪武初置巡检司于此。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移巡检司于大江口,今丰城市西赣江岸。

  • 苇河县

    1927年改苇沙河设治局置,属吉林省滨江道。治所在苇沙河(今黑龙江省尚志市东南苇河镇)。以地滨苇沙河而名。1946年并入尚志县。旧县名。1927年由苇沙河设治局升县,并改名,治苇沙河(今黑龙江尚志市东

  • 拓东城

    唐广德二年 (764) 南诏置,为南诏别都、东京、拓东节度驻地。在今云南昆明市。南诏后期称善阐城。即“柘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