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高山
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北四十里。海拔1803米。《方舆纪要》卷18龙门所:北高山“峻拔,经夏冰雪常存”。
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北四十里。海拔1803米。《方舆纪要》卷18龙门所:北高山“峻拔,经夏冰雪常存”。
在今天津市区及宝坻、宁河县境。清同治《续天津县志》卷7: “天津有七十二沽之名,实只二十一沽。曰丁字沽、西沽、东沽、三汊沽、小直沽、大直沽、贾家沽、邢家沽、咸水沽、葛沽、元沽、草头沽、桃源沽、盘沽、四
在今新疆乌恰县北托云乡。清宣统《新疆图志》卷4:疏勒府布鲁特冲巴噶什部辖境中有“托允多拜”。
在今甘肃礼县西界。《方舆纪要》 卷59巩昌府西和县: 通宝山,“ 《志》 云: 在县西百四十里。四山环合,二水萦流,有清泉自岩窦飞落,如玉绳云”。
①北宋置,属上元县。即今江苏江宁县东土桥镇。②即今陕西旬邑县东南土桥镇。《清一统志·邠州》:土桥镇“有城,当古公原之冲”。(1)在吉林省榆树市东部偏南。面积246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土
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升通城镇置,属鄂州。治所即今湖北通城县。南宋绍兴五年(1135) 废。十七年 (1147) 复置。元属武昌路。明属武昌府。民国初属湖北江汉道。1932年直属湖北省。在湖北省
明洪武五年(1372)改大万山苏葛办等处长官司置,属思南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万山特区。明曹学佺《名胜志》:“大万山在治南三里,司以此名。”永乐十二年(1414)改属铜仁府。清废。明洪武五年(1372年
即今福建惠安县西虎窟。《方舆纪要》 卷99惠安县: 虎窟砦 “在县西南山谷中。崇山夹峙,狭径仅通。正统末,置砦以御沙汀之寇,遇乱辄为戍守处”。
①隋开皇六年 (586) 置,属恒州。治所在今河北行唐县西北四十里上滋洋乡。因在滋水之北而得名。大业初属常山郡。唐武德五年 (622) 废。②明成化七年 (1471) 改嵫阳县置,为兖州府治。治所即今
在今山西交城县西北七十里。《山海经·北次二经》:“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酸水出焉。”古山名。在今山西省古交市西。《山海经》:“少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酸水出焉。”即此。
即今陕西三原县东北西阳镇。清乾隆《三原志》卷2:西阳镇“浮阳一乡,居民会集之所。清浊二水道贯城而过,市廛亦胜”。(1)在吉林省永吉县中部偏南。面积214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西阳,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