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绛县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置,属东雍州。治所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二十里北绛村。孝昌三年(527)属北绛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翼城县。
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治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北绛。后为北绛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翼城县。
北魏太和十二年(488)置,属东雍州。治所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二十里北绛村。孝昌三年(527)属北绛郡。隋开皇十八年(598)改翼城县。
古县名。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治今山西省翼城县东南北绛。后为北绛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翼城县。
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方舆纪要》卷20江宁县“新开河”条下:“中新河、下新河亦在江东门外,南去上新河十里,流通大江,官司船舫所泊处也, 皆洪武初所开。”
一作三道关。清置,即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北扎喀关。《清一统志·兴京》 “头道关”条下:“关在城西六十三里,即扎喀关。”
清雍正十一年(1733)置,属镇远府。治所即今贵州台江县。1913年改为台拱县。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设台拱寨城,十二年置厅,治今贵州省台江县。属镇远府。1913年废厅改县,1941年改名台江。
北宋政和三年(1113)置,属祥州。治所在今四川高县北来复镇。《方舆纪要》卷70庆符县:来附废县在“县西北十五里。……今为来复铺,讹附为复也”。宣和三年(1121)废入庆符县。古县名。北宋政和三年(1
即今山西山阴县西北口前村。清雍正十二年(1734)于此设安东巡司。
十六国前凉都城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市)中的宫殿门。《晋书·张轨传》:张天锡升平二十年(376),“天锡所居安昌门及平章殿无故而崩,旬日而国亡”。
①南朝梁置,属晋州。治所即今安徽宿松县。隋开皇三年 (583) 改高塘县。②南朝梁置,属谯州。治所在高塘县 (今安徽来安县东北半塔镇)。辖境相当今安徽来安县地。北周时废。南朝梁置,治高塘县(今安徽宿松
即今浙江台州市东南一百余里海中上、下大陈岛之总称。《方舆纪要》卷92太平县:大陈山“在县东南海中。《志》云:台州之山,惟大陈膏腴,且有淡水,每为倭贼所据, 防守最切。嘉靖三十四年,官军败倭于此”。古岛
一名鼓钟城。在今山西垣曲县东三十五里。《水经·河水注》: 教水南流历鼓钟川,分为二涧,“一水历冶官西,世人谓之鼓钟城,城之左右,犹有遗铜及铜钱也”。《周书·武帝纪》: 北周建德五年 (576),“乌氏
一作翰栋店。即今河南正阳县东北寒冻镇。民国 《重修正阳县志》 卷1: “寒冻店,城东北六十里。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