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

又称寺沟石窟。在今甘肃西峰市西南五十里复钟山崖壁上。据清乾隆六十年《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及《镇原县志》引自唐碑记载,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509)泾川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分上、中、下三层,南北长120米。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北魏的第165窟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窟高14米,长21.7米,宽15.7米。造像以大佛为主,伴以胁侍、弥勒、普贤、阿修罗及佛传故事等。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宋各代开凿,共有窟龛二百九十五个,现存造像二千一百二十六躯,石刻及墨书题字一百五十余方。是甘肃规模较大的石窟群之一。1988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又称寺沟石窟。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西南25千米寺沟川蒲、茹两河交汇处东岸。据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石窟寺诸神庙碑记》及《镇原县志》引自唐碑记载,北石窟为北魏永平二年(509年)泾州刺史奚康生开始建造。窟龛开凿在黄砂岩的崖面上,分上中下三层,南北长120米。最高处距地面十余米。编号165窟(俗称“佛洞”),是窟群中最大、保护最好的一窟。高13.2米,深17.9米,宽21.7米,内造七佛,身高8.1米许;十胁侍菩萨,身高3~4米;二交脚菩萨,高5.8米;还有三头四臂天王,乘象普贤菩萨。前壁门上明窗左右有大型高雕佛本生故事《萨垂那太子舍身饲虎图》,门外两侧雕有金刚力士和狮子。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开窟造像,现存窟龛295个、塑像 2100 身。石刻及墨书题字150方、碑刻7通。壁画较少,多已残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猜你喜欢

  • 抚州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抚州置,治所在临川县(今江西临川市)。辖境相当今江西临川市及东乡、金溪、资溪、崇仁、乐安、宜黄等县地。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改为临川府。不久又改为抚州府。元至元十四年

  • ①春秋齐地。在今山东沂源县西南。《春秋》:隐公六年(前717),“公会齐侯盟于艾”。杜注:“泰山牟县东南有艾山。”②春秋吴邑。在今江西修水县西司前乡龙岗坪。《左传》:哀公二十年(前475),“吴公子庆

  • 马丁民营

    在今广东阳山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01阳山县:马丁民营“在县西南桥下山,接广西怀集县界(今属广东),防古岭山贼。旁又有马丁兵营”。

  • 大港

    即今台湾省花莲县南秀姑峦溪下游。《清史稿·地理志》 台东州:“大港上源曰打马㨫溪,出秀姑峦山,东流经治北,右合网网溪,左合一水,经奇密社北, 入于海。”集镇名。在上海市松江区西部。属小昆

  • 南日寨

    在今福建莆田县东南。《清一统志·兴化府》: 南日水寨 “在莆田县东南吉了之东,滨海。明洪武初置于南日山下,北遏南交湖井之冲,南阻湄洲岱屿之阨。景泰以后移于此,名仍其旧,而旧寨遂废”。在今福建省莆田市东

  • 甲父

    古国名。在今山东金乡县南。《左传》:昭公十六年(前526),齐侯伐徐,徐人行成,“赂以甲父之鼎”。杜注:“甲父,古国名。高平昌邑县东南有甲父亭。”

  • 四川南道宣慰司

    元至元十六年(1279)置,属四川等处行中书省。治所在重庆路(今四川重庆市)。辖境相当今四川江安、隆昌、大足、合川、武胜、垫江、达县以东,大巴山以南,湖北建始、五峰、鹤峰及湖南永顺、古丈等县地。明洪武

  • 大盈江

    在今云南腾冲、梁河、盈江县境。元代称今盈江新城以下为大盈江。明代以来通名大盈江。《明一统志》卷87腾冲军民指挥使司:大盈江“有三源:一出赤土山,流为马邑河;一出巃��山,滀

  • 昌溪

    即马连溪。在今四川巫溪县西。《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载杜如箎诗云: “险绝昌溪水,如何亦问津。命分毫发地,利役古今人。” 《明史·地理志》大宁县: “又有马连溪,亦曰昌溪。”集镇名。在安徽省歙县中部

  • 邛河

    即今四川西昌市东南邛海及邛海河。《后汉书·西南夷传》 邛都县:“地陷为汙池,因名为邛池,南人以为邛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