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十三年 (1808)置,属嘉定府。治所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南大堡镇。取位于峨眉山之边为名。1914年改为峨边县。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置,治今四川省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乡。属嘉定府。19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80龙阳县 “小江镇” 条下: 洪沾洲 “亦曰洪沾口,自巴陵至常德渡洞庭湖,此为必经之地。有洪沾哨兵巡戍”。
即今甘肃文县北羊汤河,为白水支流。《水经·羌水注》: 羊汤水 “出西北阴平北界汤溪,东南径北部城北,又东南径五部城南,东南右合羌水”。《清一统志·阶州》: “ 《县志》 有五渡河,在县北七十里。源出洋
在今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东北。滇越铁路经此。
唐开宝元年 (742) 改思唐州置,治所在武郎县 (今广西平南县北马练瑶族乡)。辖境相当今广西平南县西北及相邻的金秀瑶族自治县部分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思唐州。
①隋大业三年 (607) 改巴州置,治所在化成县 (今四川巴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平昌、通江等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巴州。天宝元年 (742) 复改清化郡。乾元元年(758) 又改为
1925年析巴林左、右旗置,属热河特别区。治所即今内蒙古巴林左旗驻地林东镇。在巴林之东,故名林东。1928年属热河省。1932年改设林东县。1925年由巴林左、右二旗析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贝子
或作上孟引。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一百十里上允镇。清《乾隆内府舆图》作上孟尹。傣语“勐”为地方,“允”为城,意即上城。
①又名门。 汉晋洛阳城南城东起第三门。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晋书·刘聪载记》: 永嘉五年 (311),刘聪令王弥等 “遂寇洛阳,攻陷平昌门,焚东阳、宣阳诸门及诸府寺”。
元置。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北。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