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山
在今四川彭山县西北。《寰宇记》卷74彭山县:北平山“在县西北三十四里。李膺《益州记》云:张道陵得仙于此。陵有二十四化,此山是其一也”。《方舆纪要》卷71彭山县:北平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上有天柱峰”。
在今四川彭山县西北。《寰宇记》卷74彭山县:北平山“在县西北三十四里。李膺《益州记》云:张道陵得仙于此。陵有二十四化,此山是其一也”。《方舆纪要》卷71彭山县:北平山在“县西北三十里。上有天柱峰”。
又名扎西奇寺。在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城西二里处,是我国喇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八年 (1709),“拉卜楞”是藏语 “拉章” 的转音。“拉章” 意为佛宫所在的地方。寺院占地一
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北。《水经·谷水注》:“城西临谷水,故县取名焉。”东汉改为谷城县。
在今江苏淮安市东北七里。为纪念晋代“竹林七贤”刘伶而建。唐许浑《淮阴阻风寄呈楚州韦中丞》诗:“刘伶台下稻花晚,韩信庙前枫叶秋。”即此。《舆地纪胜》卷39楚州:“刘伶台在县北,边淮。”村名。在江苏省淮安
即今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东南上江镇。清雍正八年(1730)于此置都江厅。
在今浙江磐安县南十四里翠峰寺。元置孝义巡司于此。明洪武七年(1374)改置镇守百户,后废。
北宋置,属临颍县。在今河南临颍县境。在四川省邻水县西部。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合流,人口 1040。因地处清溪河、芭蕉河二水合流处得名。1949年为合丰乡,1958年改公社,19
唐天宝元年(742)改杂罗县为龙岩县,属临汀郡。治所即今福建龙岩市。明《八闽通志》卷2《地理·郡名》:龙岩县“以县有龙岩山名”。同书卷8《地理·山川》:龙岩山“在屏峰山下,有小石山突起,中有石穴容百许
亦名沈水。即古卢水。源于河北满城县东一亩泉,东南流绕保定市城,东入大清河。《明一统志》 卷2保定府: 清苑河 “在府西二里,源自鸡距泉,至此分流绕城南北,至东合流入黄狗窳”。
①唐贞观元年(627)改永安县置,属汾州。治所在今山西孝义市东南。《元和志》卷13孝义县:“因县人郭兴有孝义,故以名焉。”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改中阳县,后复为孝义县。熙宁五年(1072)废。元祐
即今黑龙江省木兰县北白杨木河。源出县东北,南流入松花江。《金史·太祖纪》: 收国二年 (1116) 九月 “乙巳,南路都统斡鲁来见于婆卢买水。始制金牌”。清称布雅密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