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注县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置,属绥建郡。治所在今广东广宁县西南三十里。南朝梁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南绥州。贞观元年(627)又废。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置,属绥建郡。治所在今广东广宁县西南三十里。南朝梁废。唐武德五年(622)复置,属南绥州。贞观元年(627)又废。
即涪陵郡。治所在涪陵县 (今四川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国志·蜀书·邓芝传》: 延熙十一年 (248),“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芝率军征讨,即枭其渠帅,百姓安堵”。
①泛指汉、晋代郡和唐以后代州以北地区。《资治通鉴》:唐乾符五年(878),“代北荐饥,漕运不继”,指此。②唐方镇名。中和三年(883)以雁门节度使改置,治所在代州(今山西代县)。辖忻、代二州,相当今山
亦名八里郎。即今西藏洛隆县西八里。藏语意为帐篷山、牛帐篷山。当内地与西藏往来通道。清乾隆《卫藏通志》卷3:巴拉山“在硕板多西南,势平坦,上下约三十里,至巴里郎”。
在今甘肃正宁县东北。《晋书·姚苌载记》: 东晋太元十二年 (387),“ (苻) 登冯翊太守兰犊与符师奴离贰,慕容永攻之,犊遣使请救。……遂师次于渥源。师奴率众来距,大战,败之,尽俘其众”。“渥” 乃
在今山东高密市北。古有夷安潭。《清一统志·莱州府一》 谓:“百脉湖在县北十里。盖其故渎也。”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唐金山北。《方舆纪要》卷28绩溪县 “苍龙洞” 条下: 登源洞 “在县东十里。古登岭之东,一名长东洞。山川环境,四顾周密如洞,因名。有泽穴,暗通大溪”。
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清雍正二年(1724)置上勒凹贡按寨土千户。
又称东市。隋东都三市之一。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洛河南偏东。周八里。《大业杂记》载:“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甍瓦齐平,遥望如一,榆柳交阴,通衢(渠)相注。市四壁有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互相临映,招致
在今陕西神木县西南。北宋时麟州曾徙治于此。
即今四川汉源县西北宜东乡。《清一统志·雅州府二》: 泥头驿 “在清溪县西北”。为入藏要道。清设泥头铺汛,有外委把总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