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县
明洪武九年(1376)降化州置,属高州府。治所即今广东化州市。十四年(1381)复为化州。1912年改为化县,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59年改为化州县。
古旧县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化州置,治今广东省化州市。属高州府。十四年复为化州。1912年又改为化县。1954年撤销,与吴川县合并,设立化州县,驻地不变。1961年复置吴川县后,原化县地仍名化州县。
明洪武九年(1376)降化州置,属高州府。治所即今广东化州市。十四年(1381)复为化州。1912年改为化县,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59年改为化州县。
古旧县名。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化州置,治今广东省化州市。属高州府。十四年复为化州。1912年又改为化县。1954年撤销,与吴川县合并,设立化州县,驻地不变。1961年复置吴川县后,原化县地仍名化州县。
即今江苏淮阴市东南杨庙。《清一统志·淮安府二》:杨家庙集“在山阳县西南五里”。
清光绪十二年 (1886) 置,为迪化府及新疆省会。治所即今新疆乌鲁木齐市。民国初为迪化道及新疆省会。1945年析置迪化市。1953年改迪化县为乌鲁木齐县。旧县名。本旧迪化府附郭首县,1913年裁府留
隋大业三年(607)改梁州置,治所在南郑县(今陕西汉中市东)。辖境相当今陕西汉中市及南郑、勉县、城固、洋县、佛坪、镇巴等县,四川省南江县地。唐武德元年(618)复名梁州。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梁州置
在今江西丰城市东北。《方舆纪要》卷84南昌府丰城县“杨子洲”条下:龙雾洲“在县东北四十里大江中。上皆橘林,宋时有渔者得金钟于此,因名金钟口”。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南,长江北岸。清乾隆《巴县志》卷2:冷水垭“离城四十里”。
“壄” 又作 “埜”或 “野”。秦置,属九江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康县西南章水南岸。《淮南子·人间训》: “秦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守南野之界。” 即此。西汉属豫章郡。东汉始改“壄” 为 “野”,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分江南道置,治所在苏州(今江苏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浙江、福建二省以及安徽歙县、绩溪、休宁、祁门、黟县与江西婺源、玉山等县地。乾元元年(758)废。唐十五道之一。唐
在今四川成都市东北。《方舆纪要》卷67金堂县:古城河“在县(今成都市东北城厢镇)南。《志》云:旧自二江分流,由灌子滩径县东南之斜滩,会于金堂河”。
即仆射陂。在今河南郑州市东五里堡南。
在今广东封开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101封川县: 封门山 “在县 (今封川镇) 东北二十里。峰峦秀蔚,两崖如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