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明一统志》卷17永宁县:双髻山“在县东北二十里。绝顶有双髻并峙,状若髻然”。②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五侯山。《方舆胜览》卷13兴化军:双髻山“亦名笔架山”。《方舆纪要》卷96莆田
一名尼山。亦称尼丘山。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四十四里曲阜、泗水、邹城三市县交界处。《史记·孔子世家》:叔梁纥与颜氏女“祷于尼丘得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见“尼山”。
在今广西那坡县北里许。《方舆纪要》 卷111镇安府: 感驮岩在 “府西四百五十里。岩周二十余丈,内有石柱如盘,亦名盘石。岩侧有镇安峒,宋、元时镇安旧治”。
明、清会通河的别名。会通河地势中间隆起,加之河道东西两岸地势多有起伏,水源不足,故元代在沿线设闸,分段启闭,递相灌输,以利通航。明末全河建闸五十一座,清乾隆时有闸四十九座。河道多河闸,故名。明、清会通
1912年改连州置,后属广东岭南道。治所即今广东连州市。1920年直属广东省。1994年改设连州市。旧县名。1912年改连州置,治今广东省连州市连州镇。1959年与阳山县和连山僮(壮)族瑶族、连南瑶族
北宋大观三年 (1109) 置,治所在承流县(今贵州习水县西南土城镇)。辖境相当今贵州习水县和赤水市地。宣和三年 (1121) 废。
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支流比占河。《清一统志·吉林一》:毕瞻河“在宁古塔城东北一千一百四十里。源出穆哩罕山,西南流入黑龙江”。
又作二站或甘井子。清雍正十年(1732)置,即今黑龙江省甘南县。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2:“齐齐哈尔西北至呼伦贝尔,雍正十年设十台:曰西勒图,曰纳齐希……。”1933年于此置甘南县。
在今江苏洪泽县西南洪泽湖范围内。《方舆纪要》卷23宝应县:白水塘在“县西八十五里。阔三十里,周二百五十里。北接山阳,西南接泗州盱眙县界。亦曰白水陂,三国魏邓艾所作”。又作白水陂。在今江苏省宝应县西,北
唐时中国通西亚和非洲东部的道路名。附见《新唐书·地理志》,系根据贾耽所记从边州入四夷道路转载。主要道路有二:(1)由广州经由越南中部、南部沿海地区和附近岛屿,渡新加坡海峡,过爪哇岛、苏门答腊岛、尼科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