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漏山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北十五里。《舆地纪胜》卷104容州:勾漏山“在普宁县。上有宝圭洞, 内石室中有水。故老传云:葛仙翁尝于此山修炼,丹灶、石盆在焉。平川中石峰千百,皆矗立特起,周回三十里。其岩穴多勾曲而穿漏,故古以是名山与其邑”。但据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说,“勾漏”乃僮语地名。“僮人呼酒为漏,呼杯为勾,勾漏即是酒杯”。以山形似酒杯倒置,故名。
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北十五里。《舆地纪胜》卷104容州:勾漏山“在普宁县。上有宝圭洞, 内石室中有水。故老传云:葛仙翁尝于此山修炼,丹灶、石盆在焉。平川中石峰千百,皆矗立特起,周回三十里。其岩穴多勾曲而穿漏,故古以是名山与其邑”。但据徐松石《粤江流域人民史》说,“勾漏”乃僮语地名。“僮人呼酒为漏,呼杯为勾,勾漏即是酒杯”。以山形似酒杯倒置,故名。
即今西藏当雄县。“达木”藏语意为挑选。“蒙古”以17世纪五世达赖时蒙古族和硕特部驻此而得名。清雍正后属驻藏大臣管辖,称达木八旗,亦称达木蒙古。清《西藏图考》卷2:“如由阳巴井东北行三站,可抵达达木蒙古
即今内蒙古正蓝旗西北扎格斯台淖尔。清时察哈尔左翼正蓝旗驻地在其附近。
在今江西临川县东南。《资治通鉴》:南朝陈永定二年(558),王琳将“余孝顷等屯二万军于工塘,连八城以逼周迪”,即此。在今江西省抚州市东南。《资治通鉴》: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王琳将“余孝顷等屯二
藏语音译异名。在今西藏扎达县。公元996年古格领主拉喇嘛也失斡兴建托林寺,先后延请藏僧仁钦桑布、天竺僧阿底峡来此译经传法,并于1076年(藏历火龙年)举行法会,佛教大昌,史称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传。
在今安徽芜湖县西,为漳河支流。《明史·地理志》 芜湖县:“南有鲁明江,一名鲁港,又有石硊河,俱注大江。”清嘉庆《芜湖县志》卷1:石硊河“在县(今芜湖市)南四十里。源出石硊山,过石硊市合鲁港河入大江”。
北魏置,属南荆州。治所在今湖北枣阳市南。西魏属昌州。隋大业初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湖北省枣阳市南。属广昌郡。隋大业初废。
金置,属盐山县。即今山东无棣县西北小泊头镇。
1912年改百色直隶厅置,属广西省。治所即今广西百色市。1913年改为百色县。(百bó) 1912年升百色厅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辖境相当今百色市。1913年降为百色县。
即今内蒙古、河北省境之滦河。《辽史·地理志》中京道大定府引宋王曾《上契丹事》:“四十里至卧如来馆,过乌滦河,东有滦州。”
东汉改铜濑县置,属益州郡。治所在今云南马龙县境。三国蜀属建宁郡。南朝梁末废。古县名。东汉置,治今云南省马龙县境(一说在今云南陆良县西北)。属益州郡。南朝梁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