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县
西汉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十二里。东汉末徙治今嵊县。唐武德四年 (621)属嵊州,八年 (625) 属越州。五代吴越时改赡县。北宋初复为剡县,宣和三年 (1121) 更名嵊县。
(剡shàn)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南。三国吴移今嵊州市。唐武德四年(621年)至八年为嵊州治。五代吴越改名赡县,北宋初复旧。宣和三年(1121年)以剡字两火一刀,有兵火象改名嵊县。
西汉置,属会稽郡。治所在今浙江嵊县西南十二里。东汉末徙治今嵊县。唐武德四年 (621)属嵊州,八年 (625) 属越州。五代吴越时改赡县。北宋初复为剡县,宣和三年 (1121) 更名嵊县。
(剡shàn)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浙江省嵊州市西南。三国吴移今嵊州市。唐武德四年(621年)至八年为嵊州治。五代吴越改名赡县,北宋初复旧。宣和三年(1121年)以剡字两火一刀,有兵火象改名嵊县。
从今河北武安县西南磁山至涉县。长59公里。为邯涉铁路的一段。1947年动工修建,次年建成。
又作巴浪宗。即白朗宗。在今西藏白朗县西北白郎学。见“白朗县”。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90杭州府: 诸桥,“富阳诸山之水,由此入江”。清雍正五年 (1727),改建木桥为石桥。
即今江西东乡县东北珀玕乡。《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东乡县:白玕镇在“县东四十五里。有巡司, 为路出安仁之中道。旧有安东公馆,今废”。
秦亡后项羽封秦降将司马欣置,都栎阳县(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史记·项羽本纪》: “立司马欣为塞王,王咸阳以东至河,都栎阳。” 辖秦内史东部地,相当今陕西西安市以东渭水下游,丹江上游及河南灵宝以西地区。
即中亚之锡尔河。《元史·郭宝传》: 甲戌岁 (公元1214年),随成吉思汗西征,“次忽章河,西人列两阵迎拒,……进兵下挦思干城”。
东汉改宜春侯国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汝南县西南六十里。据《水经·汝水注》:“豫章有宜春,故加北矣。”南朝宋废。
即今河南固始县北五十里淮河南岸往流镇。清置巡司于此。
在今湖南益阳市东南。《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三年(950),楚马希萼争潭州,马希广遣将张晖屯益阳,希萼遣兵攻之,晖“遂自竹头市遁归长沙”。在今湖南省益阳市东南。《资治通鉴》:五代汉乾祐三年(950年)
从中东路的绥阳站 (今黑龙江东宁县西北绥阳镇) 经城子沟至东宁。全长91公里。日伪于1938—1939年修筑。1945年被苏联拆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