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分水岭

分水岭

①在今北京市西。《方舆纪要》卷11顺天府:分水岭在“府西四十五里。山涧诸水至此分为二:一入卢沟河;一入房山县界”。

②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分水岭“滦河径其西,漆水径其东,因名。其南与卢龙分界”。

③在今辽宁海城市东南。《明一统志》卷25辽东都司:分水岭“在盖州卫东一百四十里,延亘数百里,山下有泉,东西分流,故名”。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5海城县:分水岭在“城东南九十五里。有水西流,杨柳河、五重河发源于此”。

④在今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南与宽甸、桓仁二满族自治县交界处。《清一统志·兴京》 “费叶棱乌河”条下:“小峡河在城西南一百二十里,源出分水岭。碱厂河在城西南一百五十里,亦出分水岭。”即此。

⑤即黑林岭。在今吉林浑江市东北、靖宇县西南。《清一统志·吉林一》:“黑林岭在吉林城南八百七里,亦名分水岭。”

⑥在今福建永定县西北。《方舆纪要》卷98永定县:分水岭在“县西北六十里。山势崇峻,石径险隘,水流南北两分。一名猪槽凹, 路出上杭县”。

⑦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关,与江西省接界,为入闽第一山,崇溪发源于此。上有分水关。《明一统志》卷76建宁府:分水岭“在崇安县西北石雄里,二水发源其下,一入江西界,一入福建界”,故名。

⑧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水经·淯水注》:鲁阳关水“出鲁阳县南分水岭,南水自岭南流,北水从岭北注,故世俗谓此岭为分头岭”。《寰宇记》卷142邓州南阳县:分水岭“即三鸦之第二鸦也”。

⑨在今湖北宜城市南。《方舆纪要》卷79宜城县:分水岭“在县南六十里,与荆门州分界”。

⑩即今四川万县市西南分水镇。清同治元年(1862),夔巫都司薛尚品败兰二顺义军于此。

(11)在今四川雷波县东北五十里。产铜。清乾隆间曾开采,咸丰间封闭。

(12)在今云南临沧县南百四十里。林密箐深,四时云雾不开。清有外委千总驻守。

(13)在今陕西商南县西十里。《方舆纪要》卷54商南县:分水岭“其水分东西流”。

(14)在今甘肃岷县南。《方舆纪要》卷60岷州卫:分水岭“在卫南四十五里。下有分水岭河”。

(15)当今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北之毛毛山。《方舆纪要》卷63庄浪卫:分山岭“在卫西百五十里。岭峤有泉分流,南为庄浪河,北为古浪河。其北又有平岭。嘉靖中,总兵姜奭击敌于分水岭,败之”。

(16)即今朝鲜东北摩天岭北端之小白山,为长白山之支阜。鸭绿江出其西, 图们江出其东, 因名分水岭。清张凤台《长白征存录》卷2:康熙五十一年(1712),“乌喇总管穆克登奉旨查边至此,审视西为鸭绿,东为土门,故于分水岭上勒石为记”。


猜你喜欢

  • 兴隆办事处

    1938年由兴隆县(南)改置,属冀东道。治东陵(今河北遵化市西马兰峪镇)。1945年废。

  • 淅州

    ①亦作析州。北魏永安初置,治所在修阳县(今河南西峡县北)。北周辖境相当今河南西峡、淅川等县地。隋开皇初废。②唐武德二年 (619) 改淅阳郡置,治所在西乡县 (今河南西峡县南)。贞观八年 (634)

  • 东路左翼后旗

    即蒙古车臣汗部左翼后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苏赫巴托省苏赫巴托。

  • 漠河设治局

    1914年析呼玛县置,属黑龙江省黑河道。治所即今黑龙江省漠河县北漠河乡。1917年改为漠河县。1914年由漠河总卡地方设置,治今黑龙江省漠河县漠河镇。1917年升县。

  • 僰治县

    即僰道县。在今四川宜宾市。《水经·江水注》: “汉武帝感司马相如之言,使县令南通僰道,费功无成,唐蒙乃凿石开阁,以通南中。王莽更曰僰治。”

  • 石经洞

    一名藏经洞。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里石经山。洞七穴二。《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石经洞“在石经山东,隋大业间法师静琬者处此,募缘凿石为板,刻经一藏以传于后。唐贞观初,仅成大涅槃一部,而法师卒。后子孙相

  • 永登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双子群礁东北16海里。中国渔民向称奈罗角、奈罗谷。1935年公布名称为独立登滩。1947年改名永登暗沙(见郑资约《南海诸岛地理志略》)。

  • 絜河

    古九河之一,亦作洁河。古文洁与絜字通。在今河北东光县之南,山东平原县之北。《尚书·禹贡》 “九河既导”。《尔雅· 释水》 列举九河之名。疏: “絜,言河水多山石,治之苦絜。絜,苦也。……在东光之南,鬲

  • 万安郡

    ①即万世郡。治所在万世县(今四川开县东北大进镇)。《寰宇记》卷137开州万岁县:“后周天和元年分巴东郡置万安郡,改巴渠为万岁(世)县,取县北有万岁谷为名。”②西魏恭帝元年(554)置,属潼州。治所在万

  • 驺虞城

    即今安徽六安市。唐之盛唐县治此。《旧唐书·地理志》 寿州盛唐县: “神龙元年复为霍山。开元二十七年改为盛唐,仍移治于驺虞城。”即今安徽省六安市。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移盛唐县治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