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分水关

分水关

①在今浙江泰顺县东南分水山下,地当浙、闽之冲。《明史·沐英传》:“从大军征福建,破分水关。”即此。

②一名大关。在今福建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岭上,与江西铅山县接界。地当江、闽襟要, 自古有入闽第一关之称。五代至宋皆置寨于此,元废。明洪武初复置,设巡司戍守。清初废。

③即今福建诏安县西分水关,为闽、粤二省交界处。明、清置漳潮分界巡司于此。《清一统志·漳州府》:漳潮分界巡司“为漳潮分界处”,故名。

④即今福建福鼎县北与浙江平阳县交界的分水关。相传为五代王闽所置,以备吴越。

⑤明置,属饶平县。在今广东饶平县东。《方舆纪要》卷103饶平县:黄冈镇,“(嘉靖)三十八年,(倭贼)复从平和突犯,入分水关至黄冈”。清设汛,有外委把总驻防。

⑥即今贵州遵义县北分水垭。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征播之役,吴广军战捷于此。《明史·吴广传》:“广合希彬军连战红碗、水土崖、分水关皆捷,遂进营水牛塘。”


(1)在浙江省苍南县灵溪西南。因处浙江、福建两省边境分水岭上,故名。海拔约300米,与东、西两侧山峰高差100~200多米。五代吴越设戍守。关门已不存,遗址尚留残墙。为温分公路终点。(2)在福建省东南海岸,诏安县南诏西南。因处福建省与广东省交界处分水岭上,故名。关口海拔约140米。明代筑关,扼两省咽喉,历为军事要隘。有“福建省南大门”之称。尚存“闽粤之交坊”和“漳南第一关”石坊门。为通往广东省汕头孔道。正德十五年(1520年)置漳潮分界巡司于此,清因之。福分公路终点。 (3)又称大关。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西北分水岭上,与江西省铅山县接界。地当赣闽襟要,自古有入闽第一关之称。五代置寨于此,南宋开庆时并置大安驿。元废,明洪武初复置,设巡司戍守,清初废。(4)今贵州省遵义市北分水垭。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征播之役,吴广军战捷于此。


猜你喜欢

  • 真川县

    西魏分临真县置,为神水郡治。治所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南固县村。隋大业元年 (605) 省入临真县。

  • 琐泽

    又作沙泽。春秋晋地。在今河北大名县东。《春秋》: 成公十二年 (前579),“公会晋侯、卫侯于琐泽”。《公羊传》 作沙泽。又作沙泽。春秋晋地。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春秋》成公十二年(前579年):“成

  • 涛墟市

    即今湖南江华瑶自治县南八十里涛圩镇。明置巡司于此。

  • 青强 (彊) 岭

    亦名清强店。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五十里剑门镇之青树子。《宋史·王继恩传》: 淳化五年 (994),镇压李顺义军,继恩攻占研石砦,“逐北过青强岭,平剑州”。

  • 大南澳

    即今台湾省宜兰县南之南澳乡。连横《台湾通史·疆域志》 台东州:“番之大者,曰斗史五社,在大南澳。”同书《抚垦志》又载:清光绪元年(1875)十一月,“以宣武左右两军,分戍东澳、大南澳”等地。

  • 威远卫

    明正统三年 (1438) 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南二十里威远堡镇。清顺治十年 (1653) 废。明正统三年(1438年)置,即今山西省右玉县西南威远堡镇。属山西行都司。清顺治十一年(1

  • 彭城洲

    即彭城矶。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北。《宋书·谢晦传》: 元嘉三年 (426),谢晦自江陵带兵东下,“晦至江口,到彦之已到彭城洲,乃攻萧欣于彭城洲”。即此。《元和志》 卷27岳州巴陵县: “彭城洲,在县东北九

  • 乌秅国

    汉西域国名。都城在乌秅城(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东南。一说在叶城县西南)。神爵二年(前60)后属西域都护府。西域古国名。汉时王治乌秅城(今新疆叶城县西南山中),或谓在今克什米尔拉达克地区。属西域

  • 安平寨

    北宋政和三年(1113)改刘家涡寨置,属文安县。在今河北文安县西北三十里。金废。

  • 定胡郡

    北周大象元年 (579) 置,属石州。治所在定胡县 (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辖境相当山西柳林县地。隋开皇初废。北周置,治定胡县(今山西柳林县西北孟门镇)。属石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柳林县一带,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