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县
1914年改建昌县置,属热河热河道。治所在塔子沟 (即今辽宁凌源市)。民国 《凌源县志》:“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土金塔,谨援沁源、桃源之例,呈請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 即以地处大凌河之源为名。1928年属热河省。1955年划归辽宁省。1991年改设凌源市。
旧县名。1914年改建昌县置,治今辽宁省凌源市凌源镇。原属热河省,1955年改属辽宁省。1991年撤销,改设凌源市。
1914年改建昌县置,属热河热河道。治所在塔子沟 (即今辽宁凌源市)。民国 《凌源县志》:“以大凌河源出要路沟土金塔,谨援沁源、桃源之例,呈請转咨准改凌源县,此定名之理由也。” 即以地处大凌河之源为名。1928年属热河省。1955年划归辽宁省。1991年改设凌源市。
旧县名。1914年改建昌县置,治今辽宁省凌源市凌源镇。原属热河省,1955年改属辽宁省。1991年撤销,改设凌源市。
在今江苏兴化市南三十里老阁。《资治通鉴》: 唐大顺元年 (890),朱全忠将庞师古略淮南,“与孙儒战于凌亭,师古兵败而还”。即此。
亦作吐祥坝。即今四川奉节县西南吐祥镇。清光绪《奉节县志》卷8:吐祥坝“按作土墙坝,距城一百八十里”。
唐时吐蕃于龙支县地置,即今青海平安县城。《宋史·唃厮啰传》: “唃厮啰者,绪出赞普之后……宗哥僧李立遵、邈川大酋温逋奇略取厮啰如廓州,尊立之。部落浸强,乃徙居宗哥城,立遵为论逋佐之。” 即此。北宋元符
亦作冈门镇。在今四川合江县西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30合江县:江门镇“在县西南。路通遵义。万历中,杨应龙叛,合江令募兵扼江门以拒之”。即此。在四川省叙永县北端。面积155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
即今江西萍乡市北桐木镇。《清一统志·袁州府》 “江西市” 条: “桐木市在 (萍乡) 县北九十里。”
西汉置,属中山国。治所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南二十里。《寰宇记》卷68引《十三州志》云:“河间有新城,故此加北字。”东汉改为北新城县。北魏改名新城县。北齐复名北新成县,寻废。
清乾隆三十年 (1765) 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科布多东北缅嘎德。古旗名。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明阿特部置,驻地即今蒙古国科布多省科布多东北缅嘎德。属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
①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分齐郡置,治所在营陵县(今山东昌乐县东南五十里古城)。辖境相当今山东潍坊、安丘、昌乐、寿光、昌邑等市县地。东汉改为国,移治剧县(今昌乐县西十里)。汉末孔融任北海国相,人称孔北
亦名郑公店。在今山东高密市西,近安丘市界。《后汉书·郑玄传》: “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告高密县为玄特立一乡。……今郑君乡宜曰 ‘郑公乡’。”在今山东省安丘市东。东汉时北海相孔融为郑康成特立一乡,即
①西周初封国,姬姓。在今河南焦作市西南十五里府城村。《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前636),富辰曰: “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郜、雍、曹、滕,……文之昭也。” 杜注: “雍国,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