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谷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口镇一带。《汉书·郊祀志上》:“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颜师古注:“谷口,仲山之谷口也。汉时为县,今呼之为冶谷是也。以仲山之北寒凉,故谓此谷为寒门也。”《方舆纪要》卷53引《云阳宫记》:“冶谷去云阳八十里,山出铁,有冶铸之利,因名。”
在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口镇一带。《汉书·郊祀志上》:“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颜师古注:“谷口,仲山之谷口也。汉时为县,今呼之为冶谷是也。以仲山之北寒凉,故谓此谷为寒门也。”《方舆纪要》卷53引《云阳宫记》:“冶谷去云阳八十里,山出铁,有冶铸之利,因名。”
在今山东滕州市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32滕县:北石桥泉“旁有三里桥、大乌等泉,俱注于北沙河”。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贝丘县(开皇十八年改名淄川县,即今山东淄博市西南淄川城)。大业初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治所在淄川县。天宝元年 (742) 改淄川郡,乾元元年(758)
在今山西浑源县东南恒山下。峡中有始建于北魏后期的悬空寺。《清一统志·大同府》: 悬空寺 “在浑源州南瓷窑峡口”。
唐贞元十年 (794) 后南诏改宁北节度置。治所在剑川城 (今云南剑川县南十四里下登)。《方舆纪要》 卷117剑川州 “剑川湖” 条下: “剑川在州南十五里,即剑湖之尾,曲流三折,形如川字。”康熙 《
元至元十四年 (1277) 改荆门军置,属荆湖北道宣慰司。治所在当阳县 (今湖北当阳市)。十五年 (1278) 移治长林县 (今湖北荆门市),降为荆门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荆门军置,治当阳县
即弋阳山。在今河南光山县西北。《汉书·地理志》弋阳县注引应劭曰:“弋山在西北。”
在今浙江临安县东。《新五代史·钱镠传》:唐广明元年(880),黄巢起义军进逼临安,钱镠“乃引兵趋八百里。八百里,地名也。告道旁媪曰:‘后有问者,告曰临安兵屯八百里矣’。巢众至,闻媪语,不知其地名,曰:
即今河北滦南县南二十五里胡各庄镇。清属滦州,设管河州判驻此。民国属滦县,后划归滦南县。
在今山西偏关县东北六十里小营村。《方舆纪要》卷40河曲县:“小营儿堡在老营堡西二十五里,嘉靖初置。”
在今安徽绩溪县东瀛州乡大坑口村。古称龙川。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现存多为清代建筑。三进七开间,梁柱、额枋、隔扇窗等均饰有人物、花卉、鸟虫等图案的木雕,为同类建筑中所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