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 (塚) 头集
即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三十四里冢头村。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 11: 清同治四年(1865) 七月,捻军 “至冢头集” 与清军激战。
即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三十四里冢头村。清尹耕云 《豫军纪略》 卷 11: 清同治四年(1865) 七月,捻军 “至冢头集” 与清军激战。
又作登伊勒哲库。清置,在今吉林榆树市西南秀水镇。《清一统志·吉林二》 “金州鄂佛罗站”条下: “法特哈站,又西北五十里至腾额尔哲库站。”
在今河南临颍县西。《方舆纪要》卷47临颍县 “小溵水” 条: “毖水在县西十里。或曰,小溵水之支流也。唐元和十年,李光颜及吴元济战于临颍,败之于毖水上。”
①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内黄县北。《春秋》: 襄公十九年 (前554),“叔孙豹会晋士匄于柯”。杜注:“魏郡内黄县东北有柯城。”②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春秋》: 庄公十三年 (前681)
①在今湖南永顺县境。《宋史·郭逵传》作桃花州。《方舆纪要》 卷77慈利县: “桃花洞在县西三百里。宋熙宁中,蛮彭士义反,澧州守郭逵破之于桃花洞,即此。”②即今湖南吉首市西堂乐洞。《清一统志·乾州直隶厅
亦作浯山。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六十里。《清一统志·澧州一》:浯山“山下有泉,泉有二眼,中有龙洞,水一日三涌,高二三尺,溪流亦骤涨,灌田甚广。若五六日不潮,则水自后山逾岭而至”。
即今新疆西南部之玉龙喀什河。为和田河东源。清道光《新疆识略》卷1:“和阗河凡二源,皆出呢莽依山,东支北流经伊里城东、玉陇哈什城西,是为玉陇哈什河,经勒沁抚海至色格尔雅尔,长四百四十里。”“玉龙”系古代
一名班姬山。在今河北徐水县西四十里。《新定九域志》 卷2: 班妃山,“ 《图经》 云: 隋炀帝东征,于山上置班姬庙”。
元置,在今四川梓潼县西北。明废。即今四川省梓潼县西北伯顷。元置,属广元路。明废。
在今江西黎川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86建昌府新城县: 栖灵山在 “县西北三十里。峰峦耸秀,绵亘数里”。
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合浦县东南。《清一统志·廉州府》: 白龙寨 “又西有川江寨、陇村寨、调埠寨、珠场寨,皆南至平江池十余里”。明崇祯中置,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南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