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城
①东汉末略阳氐人筑,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马超在汉阳,因羌、胡为害,氐王千万叛应超,屯兴国”。即此。
②慕容氏筑,当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大凌河西支处。《资治通鉴》:东晋咸康三年(337),段辽“遣其从弟扬威将军屈云将精骑夜袭皝子遵于兴国城,遵击破之”。
在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大凌河西支处。《资治通鉴》: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段辽遣扬威将军屈云将精骑夜袭慕容遵于兴国城,即此。
①东汉末略阳氐人筑,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马超在汉阳,因羌、胡为害,氐王千万叛应超,屯兴国”。即此。
②慕容氏筑,当在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大凌河西支处。《资治通鉴》:东晋咸康三年(337),段辽“遣其从弟扬威将军屈云将精骑夜袭皝子遵于兴国城,遵击破之”。
在今辽宁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西大凌河西支处。《资治通鉴》:东晋咸康三年(337年),段辽遣扬威将军屈云将精骑夜袭慕容遵于兴国城,即此。
北宋天圣初改浈昌县置,为南雄州治。治所即今广东南雄县。《舆地纪胜》 卷93南雄州: “《图经》 云: 后避仁宗嫌,改名曰保昌。” 元为南雄路治。明为南雄府治。清嘉庆十一年 (1806) 废。十六年(1
西汉置,属琅邪郡。治所在今山东昌乐县东南方山店子。东汉省。西汉初元元年(前48年),元帝封城阳荒王子勇为房山侯,置侯国,治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东汉省。
本名直沽,元延祐三年 (1316) 改名海津镇。在今天津市狮子林桥西端旧三汉口附近。至正九年 (1349) 设镇抚司。明永乐初于此置天津卫和天津左、右卫,自此遂称天津。《清一统志·天津府二》“海津镇”
隋开皇六年(586)置,属永丰县。在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西北。唐麟德元年(664)改为丰安县。
即今湖北恩施市东北白杨镇。清同治《施南府志》卷6《村集》:“白洋坪,距(恩施)县八十里。”
在今贵州黄平县南。为清水江别名。《方舆纪要》 卷121兴隆卫: 重安江在 “卫南三十里。源出苗境,两山夹岸,水深莫测,当滇、贵驿道,维舟为渡。又南入清平县 (今凯里市清平镇) 界,而为舟溪江。下流入麻
唐贞观元年(627)置,为全国十道之一。因在长江之南,故名。辖境相当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及江苏、安徽长江以南,湖北、四川长江以南一部分和贵州东北部地区。开元二十一年(733)分为江南东道、江南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平夷县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新会市西十五里。元熙中改属新会郡。隋开皇十年(590) 废入义宁县。古县名。西晋太康元年(280年)以平夷县改名,治今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西。
亦名黄落河。在今安徽无为县北。《清一统志·庐州府》: 黄洛河 “在无为州北四十里。源出巢湖,东流合栅港入江”。
即伊克阿拉克泊。今蒙古国科布多省东北哈尔乌苏湖。清康熙年间,噶尔丹败遁至此,以渔为生,故有慈母湖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