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和路
元皇庆元年(1312)改隆兴路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怀安,山西天镇县,内蒙古集宁市、太仆寺旗之间。明初改为兴和府。
元皇庆元年(1312年)以隆兴路改名。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北、怀安二县,山西省天镇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太仆寺旗等地。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为兴和府。
元皇庆元年(1312)改隆兴路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怀安,山西天镇县,内蒙古集宁市、太仆寺旗之间。明初改为兴和府。
元皇庆元年(1312年)以隆兴路改名。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北、怀安二县,山西省天镇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太仆寺旗等地。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为兴和府。
①即今福建建宁县南均口乡。清有把总驻此。②即今湖北丹江口市。《水经·沔水注》:“均水于县入沔,谓之均口也。”在今湖北省丹江口市西,当古均水入汉水处。《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十年(354年)桓温伐前秦,“
唐、五代方镇名。唐乾元元年 (758) 置,治所在单于都护府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领单于、镇北二都护府及麟、胜二州。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境内乌加河、黄河以北,清水河、凉城、卓资等县及四子王旗以西,
唐置,属升州。即今江苏句容县北六十里下蜀镇。《资治通鉴》: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刘展军于白沙,李峘“悉锐兵守京口以待之。展乃自上流济,袭下蜀”,即此。北宋为句容县下蜀镇。
在今天津市区西北。以在沽水之西,故名。《清一统志·天津府一》:西沽“在天津县北三里,子牙河入北运河处也,其上流为大清河”。区片名。位于天津市红桥区东部。泛指红桥北大街与光荣道、大新街、小辛庄大街交会处
1913年改元江直隶州置,后属云南普洱道。治所即今云南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1929年直属云南省。1980年改设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旧县名。1913年以元江直隶州改置,治今云南省元江哈尼族彝
即今广东广州市东北天河区东圃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2番禺县:“东陂堡,城东四十里。……往来大道有新墟、东图墟。”
唐大足元年 (701) 置,为羁縻州,属泸州都督。治所在今贵州赤水县东。后废。唐大足元年(701年)置,治今贵州省赤水市东,属泸州。辖境相当今贵州省习水河中游地区。北宋后废。
在今江西会昌县东南。《清一统志·赣州府》:羊石隘“在会昌县东南七十里。又湖界隘、清溪隘在县南八十里。……皆称险要”。
1938年由绥定县属察哈尔营改置,驻温泉城 (今新疆温泉县)。因境内多天然温泉而得名。1941年升为温泉县。1938年由绥定县属察哈尔营改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温泉县温泉镇。因境内多天然温泉而得名。
即安富郡。治所在广福县(今湖北郧县东南)。《隋书·地理志》 安福县:“梁置曰广福,并为郡。”广福为安富之讹。南朝梁置,治广福县(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隋初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