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噶巴喀玛山
即今西藏那曲县那曲河南岸的龚喀巴、龚喀玛二个山峰。藏语“龚喀巴”意为凹形白额公牦牛峰,“龚喀玛”意为凹形母牦牛峰。《清一统志·西藏》 载:“公噶巴喀玛山,在哈喇乌苏河源之南岸。”
即今西藏那曲县那曲河南岸的龚喀巴、龚喀玛二个山峰。藏语“龚喀巴”意为凹形白额公牦牛峰,“龚喀玛”意为凹形母牦牛峰。《清一统志·西藏》 载:“公噶巴喀玛山,在哈喇乌苏河源之南岸。”
在今陕西宜川县西南。《清一统志·延安府一》:七郎山“在宜川县西南。城跨其上。上有石门及山砦,相传杨业之子七郎所筑”。
即今湖南新邵县西北四十里巨口铺乡。旧属邵阳县,明于此置巨口关。
自浙江金华至兰溪。全长24公里。为浙赣铁路支线。1932年建成。今为金岭铁路之一段。
即今广东开平市北梁金山。《清一统志·肇庆府》: 梁金山 “在开平县 (旧治在今市东北苍城镇) 东二十里。又北曰狮子山,以象形得名”。
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六里陆浑村。《周书·韦祐传》:西魏大统初,东洛州刺史韦祐“置栅于伏流”。东魏武定二年(544)筑城,置伊阳郡及南陆浑县于此。后属西魏。北周为和州治。隋开皇初为伏流县治,大业初为陆浑
即今河南淇县南折胫河。《诗经·卫风·竹竿》: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水经·淇水注》:“淇水又东,右合泉源水。水有二源,一水出朝歌城西北,东南流。其水南流东屈径朝歌城南,又东与左水合,谓之马沟水。
①在今江西湖口县鄱阳湖入江之口。《寰宇记》卷111引《辩石钟山记》称:“《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郦道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清一统志·九江府一》 谓湖口县有二
1947年5月山东革命根据地由诸城、日照二县析置,治白庙子村(今山东五莲县西白庙)。因境内有五莲山而得名。1949年徙长城镇(今五莲县东北前长城岭)。1950年迁洪疑镇,即今五莲县治。在山东省东南部。
即尼木。在今西藏尼木县西。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12作 “聂母”。
亦名苏勒哲谷。在今内蒙古土默特右旗(萨拉齐)北二十里。清乾隆十九年(1754)于此置苏勒哲卡伦。光绪《归绥识略》:苏勒哲卡伦“即(萨拉齐)厅北之水涧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