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门城镇
即今天津市宝坻县东南六十四里八门城镇。清乾隆《宝坻县志》卷6:“八门城、小塔沽庄皆县东南六十里。”
在天津市宝坻区东南部、箭杆河南岸。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八门城,人口 3200。相传始建于元代,其时屯兵筑城,设八门,后以此定名。1953年设八门城乡。1958年属林亭口公社。1960年划归汉沽市,同年改属宁河县。1961年设公社,1962年划归宝坻县。1983年改乡,1995年置镇。有水磨石、渔网、电池、面粉等厂。宝芦公路经此。
即今天津市宝坻县东南六十四里八门城镇。清乾隆《宝坻县志》卷6:“八门城、小塔沽庄皆县东南六十里。”
在天津市宝坻区东南部、箭杆河南岸。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八门城,人口 3200。相传始建于元代,其时屯兵筑城,设八门,后以此定名。1953年设八门城乡。1958年属林亭口公社。1960年划归汉沽市,同年改属宁河县。1961年设公社,1962年划归宝坻县。1983年改乡,1995年置镇。有水磨石、渔网、电池、面粉等厂。宝芦公路经此。
即今陕西绥德县西南田庄乡。《清一统志·绥德州》:田庄堡“在清涧县北一百里,接本州界。明嘉靖中筑”。
在今广西邕宁县西良庆镇。民国《邕宁县志》卷2:良庆墟“滨河转运便利,颇盛”。
在今江苏武进县西北三十里奔牛镇。《宋书·竟陵王诞传》: 元嘉三十年 (453),“ (元) 劭遣将华钦、庾导东讨,与 (顾) 彬之等相逢于曲阿之奔牛塘”。即此。《新定九域志》 卷5: 奔牛堰 “故老相
元至正十八年 (1358) 朱元璋改建德路置,属中书分省。治所在建德县 (今浙江建德市东北五十里梅城镇)。辖境相当今浙江建德、淳安、桐庐等市县地。寻改建德府。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朱元璋改建德路置
在今湖北黄州市东二里。《清一统志 ·黄州府二》: 相隐塘 “在黄冈县城东二里。近相隐桥,西为白莲池,即韩琦读书处”。
①亦名龙门江。在今广西钦州市南龙门港镇。《方舆纪要》卷104钦州:龙门江在“州南六十里。《志》云:安京山之阴有涌沦江,南经州南四十里亦曰罗浮水,又南曰龙门江,两山对峙,形势若门,……嘉靖二十八年,安南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朱元璋改维扬府置,属南京。治所在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北,宝应以南、仪征以东地。清属江苏省。1912年废。明初改维扬府置,治江都县(今江苏扬州市),属京
在今广东化州市西南。《寰宇记》卷167石龙县:石龙冈“在州西南三里。上有石,高六尺,周回六丈,左边有文似龙形,其江即鼎之见也”。石龙县以此名。
元至元二十一年 (1284) 降宜良州置,属中庆路。治所在罗裒龙 (即今云南宜良县)。明、清属云南府。民国初属云南滇中道。1916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中部偏东。属昆明市。面积 1880 平方千米。人
在今云南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西南三十里香盐村。《清一统志·普洱府》: 香盐井 “本朝嘉庆八年,移抱母井大使驻此,改为香盐井大使。十九年兼营抱母井盐务,更名抱香井大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