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赋岭
一名八缚岭。有南北二岭,南岭在山西和顺县西九十里,称武山;北岭在和顺县西北八十里,称轑山。《寰宇记》卷44:“辽阳水从平城县西北八赋岭下出, 名八赋水。”《方舆纪要》卷43和顺县:八赋岭“在县西百余里, 两山对峙, 如八字然”。
又称八缚岭。在山西省和顺县西。两岭对峙,形似八字,故名。旧有两关,黑虎关在八赋岭北,有公路通榆次、太原。青龙关在八赋岭南,现属榆社县。地颇险要,清时设巡检司防守。抗日战争中有“华北地区抗日井冈山”之称。
一名八缚岭。有南北二岭,南岭在山西和顺县西九十里,称武山;北岭在和顺县西北八十里,称轑山。《寰宇记》卷44:“辽阳水从平城县西北八赋岭下出, 名八赋水。”《方舆纪要》卷43和顺县:八赋岭“在县西百余里, 两山对峙, 如八字然”。
又称八缚岭。在山西省和顺县西。两岭对峙,形似八字,故名。旧有两关,黑虎关在八赋岭北,有公路通榆次、太原。青龙关在八赋岭南,现属榆社县。地颇险要,清时设巡检司防守。抗日战争中有“华北地区抗日井冈山”之称。
1938年改乌鲁克恰提设治局置,属新疆省。治所在黑孜围(今新疆乌恰县)。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西南部、天山南脉与西昆仑山接合部。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面积1.8万平方千米。人口4.6万,其中柯尔克孜
又名龙窟铺。即今江西余干县西南,信江北岸龙津。明正德《饶州府志》卷2:“龙窑铺在二十九都。”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2:余干县南有龙津镇。
北齐置,治所在今安徽合肥市西。隋开皇初废。南朝梁置,治长平县(今安徽寿县境)。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寿县一带。或说北齐置,治今安徽省合肥市。辖境相当今安徽省合肥、肥东、肥西等市县地。隋开皇初废。
唐天宝元年 (742) 改江州置,治所在浔阳县 (今江西九江市)。辖境相当今江西都昌、德安二县以北地区。乾元元年 (758) 复为江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江州置,治浔阳县(今江西九江市)。辖境相
①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宋史·宋致虚传》:靖康元年(1126),致虚率军出武关,“至邓州千秋镇,金将娄宿以精骑冲之,不战而溃,死者过半”。②即今广东惠来县西北葵潭镇东北千秋镇。清雍正《惠来县志》卷3:千
①一名临水。在今江西临川市西南及崇仁县境。《寰宇记》卷110抚州崇仁县:巴水“源出巴山,沿流合宝唐水”。《清一统志·抚州府一》:巴水“在崇仁县西南。……《县志》, 巴水出临川山,一名临水,其山最高,四
①在今安徽濉溪县南。《晋书·嵇康传》:嵇康 “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②一名秋山。在今河南焦作市东。《寰宇记》 卷53修武县: “山阳城北有秋山。即嵇康之园宅
一作卢县。西汉置,属城阳国。治所在今山东沂水县西。东汉初废。古县名。又作卢县。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蒙阴县东北。属城阳国。东汉省。
①即封龙山。在今河北鹿泉市南,接元氏县界。《晋书·孝怀帝记》:永嘉三年(309),“石勒寇常山,安北将军王浚使鲜卑骑救之,大破勒于飞龙山”。《元和志》卷17获鹿县:飞龙山“在县南四十五里”。②在今湖北
①又名观型堂。即今上海市青浦县东北二十四里凤溪镇。清光绪《青浦县志》卷2:观音堂镇“昔有杜妪供大士像,香火渐盛,故名”。②即今河南陕县(驻三门峡市湖滨区)东六十八里观音堂镇。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