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八角镇

八角镇

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南八角店。《资治通鉴》:唐光启元年(885)十月,“秦宗权败朱全忠于八角”。北宋为镇。《宋史·钦宗纪》:靖康元年(1126)一月,“贬少保、淮南节度使梁师成为彰化军节度副使,行至八角镇,赐死”。即此。


(1)古镇名。又称八角城。即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南八角店。《宋史·梁师成传》:钦宗诏暴其罪,“行次八角镇,缢杀之”,即此。(2)今镇名。(1)在山西省神池县西北部。面积226平方千米。人口 9800。镇人民政府驻八角,人口1500。原名八角堡,因明弘治年间筑八角堡,城上建有八座城楼,故名。嘉靖三年(1524年)置八角千户所。今为八角镇。1949年属神池县三区。1953年设八角乡。1958年设红旗公社,1961年改八角公社。1984年置镇。产莜麦、山药、豆子、胡麻。公路通神池等地。是全国水土保持模范乡镇。(2)在四川省什邡市中部。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1.1万。镇人民政府驻马家沟,人口3100。因境内有清道光时建八角庙,故名。1952年从三河乡析建八角乡,1958年为八角公社,1983年复八角乡,1995年置镇。以杉、松为主,有楠、香樟、银杏等珍稀树种,另有天麻、杜仲等名贵药材和野生动物。有石灰、水泥、硅酸钠、酿酒等厂。公路通县城。(3)在四川省盐亭县东部。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2.8万。镇人民政府驻八角,人口 3000。因场周有八座山岗,故名。习称八角嘴。1950年为八角乡,1958年为八角公社,1984年复为八角乡。1992年会真、榉溪乡并入置八角镇。有多口天然气井。有饮料、曲酒、手表装配等厂。盐射公路经此。(4)在云南省楚雄市西部、礼社江东侧。面积146.3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葫芦山,人口160。以境内八角村命名。因该村周围野八角多而得村名。1949年前属前安镇。1950年属八区。1962年为大麦地公社。1968年驻地迁法古苴村,改名法古苴公社。1971年改为大麦地公社。1981年因与双柏县大麦地公社重名,更名为八角公社。1984年为八角区,1988年为乡,2001年置镇。产荞麦、马铃薯、玉米、稻及花生、甘蔗、香蕉、烤烟、核桃,兼营饲养业。有综合加工厂、小水电站及农机具修理、粮食加工等业。集市贸易兴盛。有公路东北接昆瑞公路。


猜你喜欢

  • 南行唐

    战国赵邑。在今河北行唐县北三十里故郡村。《史记·赵世家》: 惠文王八年 (前291),“城南行唐”。西汉置南行唐县。古邑名。战国赵邑。在今河北省行唐县东北。《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八年(前291年)

  • 跨鳌山

    即南山。在今四川南部县南一里。明正德《四川志》 卷14: 南部县 “旧在跨鳌山下,洪武间知县王允铭迁今所”。《方舆纪要》 卷68南部县: 南山“一名跨鳌山。《志》 云: 宋端平以来厄于兵,县无定治。宝

  • 拉林河

    辽、金作涞流河或来流水。在黑龙江省与吉林省交界处。《清一统志·吉林一》: 拉林河“在 (吉林) 城东北二百二十五里。源出拉林山,西北流会和伦、摩琳、喀萨哩三水,经阿拉楚喀城西一百二十里,至城西北二百五

  • 中庐县

    即中卢县。治所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汉书·地理志》 作中庐县。《三国志·魏书·徐晃传》:东汉建安间,晃“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襄樊市襄阳区西南。属南郡。三

  • 普安城

    唐建,属嶲州。在今四川冕宁县西南。唐樊绰 《云南志》 卷1: 台登县 “西南八十里至普安城,剑南西川节度使重兵大将镇焉”。藏语名诺济城。唐筑,在今四川省西昌市西北礼州西。《蛮书·云南界内途程》:台登“

  • 无时山

    在今湖南泸溪县西一百二十里。《明一统志》卷65辰州府:无时山“山多茶树,乡俗当吉庆之时,亲族聚会歌午于此”。

  • 河曲县

    金贞元元年 (1153) 置,为火山军治。治所在今山西河曲县东南。大定二十二年 (1182) 为火山州治。后为隩州治。兴定四年 (1220) 移治黄河滩许父寨 (今河曲县城附近)。蒙古至元二年 (12

  • 白?山

    亦名白碛山。在今湖北房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9房县:白��山“在县西北。宋建炎中,王彦败贼桑仲于白��山。即此”。

  • 夜侯国

    即掖侯国。在今山东莱州市。《后汉书·欧阳歙传》: 建武九年 (33),歙 “更封夜侯”。李贤注: “夜,今莱州掖县。”

  • 乌抛湾

    即今四川井研县北乌抛乡。清光绪《井研县志》卷4:乌抛湾场“创自雍正间,县北七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