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分山
在今湖北武昌县北。《舆地纪胜》卷66鄂州:八分山“在江夏东南四十里。高五十丈。有水南分流如八字。其旁有八分湖、八分院”。
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中部,东临京广铁路。因“有水分流如八字”,故名。旁有八分湖、八分院。一般海拔50米,最高点海拔272米。山麓有天然大石洞,古名白云洞,洞门上刻“白云洞”三字,为游览胜地。有茶场和林场。
在今湖北武昌县北。《舆地纪胜》卷66鄂州:八分山“在江夏东南四十里。高五十丈。有水南分流如八字。其旁有八分湖、八分院”。
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中部,东临京广铁路。因“有水分流如八字”,故名。旁有八分湖、八分院。一般海拔50米,最高点海拔272米。山麓有天然大石洞,古名白云洞,洞门上刻“白云洞”三字,为游览胜地。有茶场和林场。
即今山西襄垣县北西营镇。《清一统志·潞安府》“下良镇”条下:西营镇“在县北四十五里,与沁州武乡县接界”。(1)镇名。(1)在山西省襄垣县北端。面积57.5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西营,人口
指蓬莱。秦王嘉 《拾遗记》 卷1: “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 二曰蓬壶,则蓬莱也; 三曰瀛壶,则瀛洲也。形如壶器。” 故名。
春秋秦地。在今陕西白水县境。《左传》:文公二年(前625),晋等伐秦,“取汪及彭衙而还”。汪当与彭衙相近。一说汪在澄城县境。古邑名。春秋秦邑。在今陕西省白水县境,一说在今澄城县境。《左传》文公二年(前
唐室韦诸部之一。在今内蒙古鄂温克自治旗南境。《新唐书·室韦传》: 塞曷支部 “益东有和解部”。
即直城门。汉长安城 (今陕西西安市西北)西面的中门。《三辅黄图》 卷1: “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汉宫殿疏》 曰: 西出南头第二门也,亦曰故龙楼门。门上有铜龙。本名直门。王莽更曰直道门端路亭。”
又称飞龙白塔。在今云南景洪县西南勐龙镇北四里曼飞龙山上。建于清乾隆时期,系小乘佛教建筑,砖石结构,为八角金刚宝座塔,由大小九塔组成。主塔居中,挺立峭拔,通高16.29米; 八个小塔分列八角,通高 9.
在今北京城西南。《战国策·燕二》: 燕昭王廿八年 (前284),乐毅报燕王书: “蓟丘之植,植于汶皇。” 《水经·㶟水注》: “昔周武王封尧后于蓟,今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丘以名邑也。”
即汉代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哈萨克县西北巴里坤湖。清乾隆《西域图志》卷24:巴尔库勒淖尔,“旧音巴里坤淖尔。在镇西府城西北十五里。周一百二十余里。源出天山北麓,西北流百余里。汇为巨浸”。
北宋置,属渠江县。在今四川华蓥市东北禄市镇西南化城坝。
在今云南镇雄县西一里。《明一统志》 卷72芒部军民府: 沱泊溪 “在府治西。源出山涧,下流入纳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