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兖州

兖州

①古 “九州” 之一。《尚书·禹贡》: “济、河惟兖州。” 《尔雅、释地》: “济、河间曰兖州。” 《周礼·职方》: “河东曰兖州。” 济指黄河以南自今河南武陟东北流至今山东利津南入海的古济水,河指自今河南武陟东北流至今河北沧县东北入海的古黄河。据汉刘熙 《释名》: 兖州 “取兖水以为名”。兖水又作沇水,即济水。

②西汉元封五年 (前106) 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东西南部及河南东部地区,北至茌平、莱芜,东至沂水流域,东南至莒县、平邑、兖州、鱼台、单县,南至鹿邑、淮阳、扶沟等市县,西南至开封、濮阳等地。东汉时治所在昌邑县 (今山东巨野县东南)。魏晋时移治廪丘 (今山东郓城县西六十四里),辖境逐渐缩小。南朝宋移治瑕丘城 (隋置瑕丘县,即今山东兖州市)。隋大业二年 (606) 改为鲁州,唐武德五年 (622) 复为兖州。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宁、曲阜、泰安、莱芜、汶上、宁阳、泗水、邹城等市县地。宋代兖州治所在瑕县 (金改嵫阳县,即今兖州市)。明洪武十八年 (1385) 改为兖州府。

③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在仓垣城 (今河南开封市西北)。《晋书·地理志》: 前秦苻坚灭燕后,置 “兖州刺史镇仓垣”。东晋义熙末废。

④南燕置,治梁父 (今山东新泰市西羊祜城)。《晋书·地理志》: 南燕慕容德以 “兖州刺史镇梁父”。

⑤后燕置,初治东阿 (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后治滑台 (即今河南滑县东旧滑县)。《十六国疆域志》 卷12: “ 《后燕录》: 建兴二年,垂以慕容楷为兖州刺史,镇东阿。”

⑥南朝宋泰始二年 (466) 侨置,治所在淮阴县(今江苏淮阴县西南码头镇)。南齐改名北兖州。

⑦北魏天兴中置,治所在滑台 (今河南滑县东南城关镇)。后改为东郡。隋开皇间又先后改置杞州、滑州。大业二年 (606) 复改滑州为兖州。三年(607) 又改为东郡。


(1)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济、河惟兖州。”《周礼·职方》:“河东曰兖州。”《尔雅·释地》:“济、河间曰兖州。”济指自今河南省荥阳市北分黄河东北流至今山东省利津县南入海之古济水,河指自今河南省武陟县东北流至今河北省沧县东北入海之古黄河。兖州即指济水与河水之间地区。(2)西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东省西南部:北至茌平、济南、莱芜,东至沂河流域,东南以莒县、平邑并泗水东岸为界,及河南省东部:南乐、濮阳、延津、开封、尉氏以东,扶沟、淮阳、鹿邑以北地区。东汉治昌邑县(今山东金乡县西北),其后屡有迁移,辖境逐渐缩小。南朝宋移治瑕丘城(隋改置县,北宋改瑕县,金改嵫阳县,即今山东兖州市)。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为府。(3)东晋咸和中侨置,治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改名南兖州。(4)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侨置,治淮阴县(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西南)。南朝齐改名北兖州。


猜你喜欢

  • 凤河营

    即今北京大兴县东南六十六里凤河营乡。凤河于此入安次县。明称凤窝村。清称凤窝营,乾隆间改称凤河营。集镇名。在北京市大兴区东南部。凤河营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1700。辽属析津府安次县凤凰里,明名凤凰营。

  • 城口营

    即今四川城口县。《清一统志 ·太平厅》:城口营 “在厅东城口。本朝嘉庆十四年设都司驻防”。道光二年 (1822) 改设城口厅。

  • 岳西县

    1936年由潜山、太湖、舒城、霍山四县析置,属安徽省。治所在朱屋庙 (衙前街),即今安徽岳西县。在安徽省西部、大别山主峰南麓。属安庆市。面积 2398 平方千米。人口40.1万。辖13镇、15乡。县人

  • 宜兴县

    ①北宋太平兴国初改义兴县置,属常州。治所在今江苏宜兴市。南宋末改置宜兴军。元至元十五年 (1278) 升为宜兴府,二十年降为县,次年又升为府,并置县隶之。元贞初府县俱废,改为宜兴州。明洪武二年 (13

  • 博山支线

    即张博铁路。自山东张店 (今淄博市)至博山。

  • 兜子山

    在今四川富顺县西南。《舆地纪胜》 卷167富顺监: 兜子山 “在监西三十五里。耸拔高峻,上有巨石若兜轿之形”。

  • 山海卫

    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属后军都督府。治所即今河北秦皇岛市东北山海关。清乾隆二年(1737)改为临榆县。

  • 思答笼剌

    元代西藏地名。《元史·百官志三·宣政院》 载: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其属附见有思答笼剌万户。《汉藏史集》、《增续源流》 等藏文史籍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乌思地区 (前藏) 六个万

  • 上洋市

    即今福建顺昌县东洋口镇。《清一统志·建宁府》:上洋市“当延、邵二府水陆之冲。旧有税课司,元至正中置,本朝乾隆三十五年,移王台通判驻此”。

  • 华阳站

    元置,在今江西高安县西南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