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元城县

元城县

①西汉置,属魏郡。治所在沙鹿旁(今河北大名县东)。《汉书·地理志》 元城县注:“应劭曰: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 因而遂氏焉。”三国魏为阳平郡治。北魏属魏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复置,属魏州。移治古殷城(今山东莘县西南),大业初属武阳郡。唐贞观十七年(643)并入贵乡县。圣历二年(699)复置,移治王莽城(今大名县东北)。开元十三年(725)又移治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乡(旧府城),并与贵乡县同治。五代唐改名兴唐县,后晋复名元城县。北宋为大名府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并入大名县,寻复置,为大名路治。明为大名府治,洪武三十一年(1398)移治今大名县。1913年并入大名县。

②南朝宋侨置,属阳平郡。寄治无盐县(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北魏移治今宁阳县南。


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大名县东。《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应劭曰:“魏武侯公子元食邑于此,因而遂氏焉。”属魏郡。三国魏属阳平郡。西晋为阳平郡治。东魏天平初改属魏尹。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移治今山东省莘县朝城东北。属魏州,大业初属武阳郡。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并入贵乡县,圣历二年(699年)复置。移治今大名县东北大街,与贵乡县同为魏州治。五代唐同光元年(923年)改为兴唐县,晋复旧名。宋、金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大名府路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并入大名县,后复置。为大名路治。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移治今大名县,为大名府治。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后与大名县同为大名府治。1913年裁府,并元城县入大名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冀南行署曾设此,1949年仍并入大名县。


猜你喜欢

  • 崆吉斯河

    又名空格斯郭勒。为伊犁河东源。即今新疆和静县西北,新源县、尼勒克县西南之巩乃斯河。清乾隆 《西域图志》 卷26: 空格斯郭勒 “源出空格斯东额通古里达巴西麓,其水西北流三百余里,至都尔伯勒津西南,会特

  • 七里村

    即今陕西延长县西七里。清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延长县:西乡大村有七里村。今为延长油矿所在地。

  • 洋屿

    在今福建泉州市西南。《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晋江县: 洋屿在 “府西南十里。四围田畴数百顷,屿特起其中”。

  • 嘉牟县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南安州。治所在今陕西宁强县南。八年 (625) 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陕西省宁强县南。属南安州。八年废。

  • ①春秋卫邑。在今河南内黄县北。《春秋》: 襄公十九年 (前554),“叔孙豹会晋士匄于柯”。杜注:“魏郡内黄县东北有柯城。”②春秋时齐邑。在今山东阳谷县东北阿城镇。《春秋》: 庄公十三年 (前681)

  • 路赕

    唐南诏置,属云南节度。治所在今云南禄丰县西六十六里广通镇。南诏后期属弄栋节度。宋大理属威楚府。元至元十二年 (1275) 改广通县。南诏置,治今云南省禄丰县西北敦仁(广通镇),属弄栋节度。大理属威楚府

  • 五指山

    ①俗名鸡冠山。在今河北承德市东南。《清一统志·承德府二》:五指山“在府东南四十里。五峰崷崪,俨如仙掌,土人称鸡冠山。山有古灵峰禅寺,寺有元至元二十四年僧居实撰《五指山大轮禅师碑》”。金末于此建五指山砦

  • 铜锣洲

    在今湖南耒阳市北十里骜山水口。《清一统志·衡州府一》: 铜锣洲“周十里。耒水直流,此为之障”。

  • 龙门峡

    ①在今福建长汀县东北龙门。《清一统志·汀州府》:龙门峡“在长汀县东北四十里。地名含前。石洞盘屈深邃,中开一峡,峡中有溪。乡人贸竹木者,俱从此出”。②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南桂江中。《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

  • 武威郡

    西汉元狩二年 (前121) 置,治所在姑臧县 (今甘肃武威市)。元鼎后辖境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曾建都于此。北魏属凉州,治所在林中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