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者后卫
明永乐二年(1404)置, 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地区。后废。
明永乐二年(1404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地区。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明永乐二年(1404)置, 属奴儿干都司。在今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地区。后废。
明永乐二年(1404年)置,治今黑龙江省小兴安岭以南地区。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在今四川道孚县南中扎坝。清康熙四十年(1701)置中渣坝沱土百户。
即今辽宁绥中县西南二十五里荒地满族镇。民国徐曦 《东三省纪略》 卷9京奉铁路车站道里表: “荒地,绥中县城西二十五里。”
即鼍矶岛。今山东长岛县北砣矶岛。《新唐书·地理志》:“登州东北海行, 过大谢岛、龟、歆岛、末岛、乌湖岛三百里。”龟岛即今砣矶岛。
即汉源坡。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三十里汉阳镇之石洞沟。《资治通鉴》五代唐长兴元年(930)胡注:“李昊《蜀高祖实录》:北军自白卫岭人头山后过,从小剑路至汉源驿出头倒入剑门,打破关砦。”即此。即“汉源坡”。
南朝宋置,属晋兴郡。治所当在今广西西南部左、右江中下游一带。南齐以后废。
古国名。即今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南部海岸之马辰。明张燮《东西洋考》:文郎马神“文郎马神国以木为城,城只一半,余半皆山也”。清谢清高《海录》作马神。
①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文井江上。清嘉庆《四川通志》 卷31崇庆州: 铁锁桥,“ 《州志》: 桥凡二座,皆跨文井江。一在石柱子,一在鹞子岩。每桥用铁索十余根,上铺一板,左右各有绊索如栏杆,长各有十余丈。…
“岯”音浮。又名大浮山、大巫山。在今江苏金坛市南长荡湖中。《寰宇记》卷89金坛县:大岯山“在县南五十里。旧名小坯山”。宋《景定建康志》卷17:大岯山“山形孤秀,颛颛居水中,望之若浮。周处《风土记》云:
亦作赐支河。指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黄河河段。《后汉书·西羌传》: 羌地 “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 所谓析支者也”。无弋爰剑曾孙忍时,“忍季父卬畏秦之威,将其种人附落而南,
①唐因汉、魏成国渠故道改修,在今陕西兴平市南十五里。宋敏求《长安志》卷14兴平县:升原渠“西自武功县流入县界,凡六十里,溉田七千余顷,东流入咸阳……以其升原而流,故名之。唐垂拱初,运岐、陇木。今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