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格喀巴布冈里
即僧格喀巴普山。在今西藏阿里境内冈底斯山东北。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20载:僧格喀巴布里,“西番 (藏) 语: 雪山涧水下流如出狮子口也”。
即僧格喀巴普山。在今西藏阿里境内冈底斯山东北。清乾隆 《西域同文志》 卷20载:僧格喀巴布里,“西番 (藏) 语: 雪山涧水下流如出狮子口也”。
在今湖南吉首市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81镇溪千户所:牛隘堡“隶辰溪卫,有官兵戍守”。
即今四川昭觉县东北竹核乡。民国常隆庆《雷马屏峨调查记》:竹核坝“宽约六里,长约十里,皆属稻田,海拔1900米,居民约千家”。“竹核”彝族意为有温泉之地方。在乡东南有竹核温泉。
1948年革命根据地由四明山区部分地析置,属浙江省。治所在今浙江余姚市南三十四里梁弄镇。1949年废。旧县名。1948年由四明山区部分地析置,治梁衕(梁弄,今浙江余姚市西南梁弄)。因境内有四明山得名。
①三国魏改宋公国置,属谯郡。治所在今安徽太和县北六十里倪丘镇附近。西晋后废。北魏太和元年(477)复置。北齐废。②南朝宋侨置,属南新蔡侨郡。治所在今湖北黄梅县西。梁废。③南朝宋侨置,属南汝阴郡。治所在
①唐置,治所在今河北怀来县东南。《资治通鉴》:唐乾符五年(878),李国昌“与李克用合兵陷遮虏军,进击宁武及岢岚军”,即此。②即今山西宁武县。《方舆纪要》卷44朔州:宁武军“即代州崞县之宁武关也,亦南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汇头乡南。元柳贯诗:“姚江东去蜀山青。” 即此。②在今浙江萧山市东北五十五里。《隋书·地理志》: 余杭郡盐官县 “有蜀山”。宋 《咸淳临安志》卷27盐官县: 蜀山 “在县西南二十七里
①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太平县置,属丹州。治所在今陕西宜川县东南。唐景龙二年 (708)移治今宜川县西南。北宋太平兴国初废。②唐天宝七年 (748) 改万年县置,与长安县同为京兆府治。治所在大兴
指今南海东部。为自大食至中国航行所经七海之最后一海。《初学记》卷6引谢承 《后汉书》 曰:“交阯七郡贡献,皆从涨海出入。”古代指相当今中国南海至爪哇海一带,或泛指东南亚一带海域。《初学记》卷六引谢承《
又名杨林浦、杨林河。在今江苏太仓市西北二十里。为宋时诸大浦之一。《方舆纪要》卷24太仓州:杨林塘“其上流承七浦塘及巴城湖之流,东经新塘而东,至州东北八十里花浦口入海。延袤几与七鸦浦相埒”。
北宋置,在今陕西志丹县北三十里。《宋史·地理志》 延安府:石堡砦“崇宁三年进筑,赐名威德军,五年复为砦。国初尝置城,至道后废之,地在延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