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路
即自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行,过秦岭,沿丹水,至今河南西峡县之道路。沿途设驿站。《新唐书·地理志》: 商州 “贞元七年,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余里,回山取途,人不病涉,谓之偏路,行旅便之”。《舆程记》 云: “自武关 (今丹凤县东南武关) 西北行五十里至桃花铺 (今丹凤县东南桃花铺),又八十里至白杨店子 (今商州市东南白杨店),又八十里至麻涧 (今商州市西北麻街),又百里至新店子 (今蓝田县东南新店子),又百里至蓝田县。”
即自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行,过秦岭,沿丹水,至今河南西峡县之道路。沿途设驿站。《新唐书·地理志》: 商州 “贞元七年,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余里,回山取途,人不病涉,谓之偏路,行旅便之”。《舆程记》 云: “自武关 (今丹凤县东南武关) 西北行五十里至桃花铺 (今丹凤县东南桃花铺),又八十里至白杨店子 (今商州市东南白杨店),又八十里至麻涧 (今商州市西北麻街),又百里至新店子 (今蓝田县东南新店子),又百里至蓝田县。”
在今昆明市西南高峣山下。明杨慎谪滇,侨居于此。
①又名太平营。在今河北迁西县东北四十里太平寨镇。《方舆纪要》卷17迁安县:城子岭关,“《边略》云:青口东第四关也,关内三十里有太平砦,亦曰太平营。嘉靖十年,三卫部长导北部入寇,犯太平砦,官军拒却之”。
在今湖南祁阳县西。《方舆纪要》 卷81祁阳县 “三吾驿” 条下: “又雷坛,在县西七里。其地山岩高数十丈,可容百余人。洞南有石门。又南数十步石岩通窍,泉涌其下。昔尝建道观于此,因名。”
明洪武五年 (1372) 改施溪漾头长官司置,属湖广沅州卫。治所即今贵州万山特区东北下溪侗族乡。六年 (1373) 改属思州宣慰司。永乐十二年 (1414) 改属思州府。清以后废。明洪武五年(1372
在今浙江金华市城区,系旧金华府城之东门。《明史·太祖纪》: 元至正十八年 (1358) 冬,太祖 “命胡德济迎战于梅花门,大破之,婺州降”,即此。
亦曰秦台。在今江苏丰县城内。《寰宇记》卷15徐州丰县:“厌气台在县城中。《汉书》:秦王以东南有天子气,故东游以厌之,因筑此台。”
亦作立登三坝。在今四川理塘县西南格则乡西南。为打箭炉至西藏南路驿站之一。清乾隆《卫藏通志》卷4:“喇嘛丫至二郎湾尖,三坝塘宿。”民国贺觉非《西康纪事诗本事注》:“自理化西行,经公撒塘、拉尔塘、喇嘛丫、
在今上海市卢湾区香山路7号。是一座二层楼洋房。屋前有花园草坪,楼下是餐室、会客室,楼上是卧室和书房。孙中山于1918年迁入居住,并在此进行了很多重要革命活动。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又名湓城。相传西汉高帝六年 (前201)灌婴所筑。即今江西九江市。以地当湓水入长江口得名。《晋书· 地理志》 武昌郡: 柴桑 “有湓口关”。《资治通鉴》: 东晋咸和三年 (328),“祖约遣祖涣、桓抚
清乾隆二十四年 (1759) 置,为直隶厅,属甘肃省。治所即今新疆哈密市。三十八年 (1773)降为散厅,属镇西府。咸丰五年 (1855) 复升为直隶厅。光绪十年 (1884) 属新疆省。1913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