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偃师县

偃师县

西汉置,属河南郡。治所即今河南偃师市。《元和志》 卷5: “武王伐纣,于此筑城,息偃戎师,因以名焉。” 西晋废。隋开皇十六年 (596) 复置,属洛州。治所在今偃师市东南五里老城。大业初属河南郡。唐属洛州。开元初属河南府。北宋熙宁五年 (1072) 废入缑氏县。八年 (1075) 复置。金兴定元年 (1217) 属金昌府。元属河南府路。明属河南府。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61年徙治槐庙镇 (今偃师市)。1993年改为偃师市。


古旧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南省偃师市东老城,属河南郡。东汉、三国魏属河南尹。西晋并入洛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属河南郡。唐属河南府,金属金昌府,元属河南府路,明、清属河南府。1935年迁治槐庙(今市址)。1993年撤销,改设偃师市。


猜你喜欢

  • 蒲吾县

    西汉置,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平山县东南十五里蒲吾村。隋大业初省入井陉县。义宁初复置,属房山郡。唐初属井州,贞观元年 (627)废。古县名。西汉以故番吾邑置,治今河北省平山县西北(现已没入岗南水库)。

  • 卢乡县

    西汉置,属东莱郡。治所在今山东平度市西北五十里。元始五年(5)封陈凤为卢乡侯,即此。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复置,属莱州。大业初属东莱郡。唐贞观元年(627)省入昌阳县。古县名

  • 碧山寺

    又名普济寺。在今山西五台县台怀镇东北三里北台山麓,是五台山最大的十方禅处。相传始建于北魏,高僧法聪禅师曾在此讲经。明成化间重建,清康熙三十七年 (1698) 又予重修。寺内有明成化、正德、嘉靖间碑刻,

  • 崇宁县

    北宋崇宁元年 (1102) 改永昌县置,属彭州。治所在今四川郫县西北唐昌镇。明洪武四年(1371) 属成都府,十年 (1377) 省入灌县,十三年(1380) 复置。清康熙七年 (1668) 废入郫县

  • 略城

    在今四川盐亭县西南。《晋书·毛璩传》:东晋末益州刺史毛璩东讨桓振于江陵,会参军谯纵作乱,“璩时在略城,去成都四百里,遣参军王琼讨反者,相距于广汉”。

  • 旄丘

    在今河南濮阳县西南。《诗经·邶风 · 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尔雅·释丘》:“前高,旄丘。”

  • 虎墟河

    在今云南凤庆县北百九十里。《方舆纪要》 卷118顺宁府: 虎墟河 “在府北百九十里阿城旧村之南,以河旁旧有虎穴而名。其水流入黑惠江”。

  • 蒱县

    即蒲亭县。治所在今四川仁寿县南十五里。旧本 《隋书·地理志》: “西魏置蒱县。” 今标点本改蒲亭县。

  • 望陵台 (臺)

    又名铜雀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三台村。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 曹操筑。唐岑参《登古邺城》 诗: “城隅南对望陵台,漳水东流不复回。”

  • 利往桥

    即长桥。在今江苏吴江市东。南宋范成大《吴郡志》卷19:利往桥“即吴江长桥也。庆历八年县尉王廷坚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