佷山县
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三十六里州衙坪。东汉属南郡。三国吴属宜都郡。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为兴山县。后复为佷山县。隋开皇八年 (588) 改为长杨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清江北岸。属武陵郡。东汉属南郡。三国吴属宜都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舆山县。寻复旧。隋开皇八年(588年)改置长杨县。
西汉置,属武陵郡。治所在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三十六里州衙坪。东汉属南郡。三国吴属宜都郡。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为兴山县。后复为佷山县。隋开皇八年 (588) 改为长杨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清江北岸。属武陵郡。东汉属南郡。三国吴属宜都郡。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改舆山县。寻复旧。隋开皇八年(588年)改置长杨县。
在今广西容县南二十里。《舆地纪胜》卷104容州: 都峤山,“ 《寰宇记》 云: 在普宁县。山上有八峰,曰: 兜子、马鞍、八叠、云盖、香炉、仙人、中峰、丹灶,而八叠奇秀,视诸峰最高,亦号萧韶山。有南北两
亦作阆溪。在今四川阆中市西。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北宋淳化五年(994),王继恩率军镇压李顺农民义军,“遣内殿崇班曹习,分兵自葭萌趋老溪,‘贼’万余众依险为寨,习击破之。……遂克阆州”。《方舆纪
①即今山西长治县南淘清河。《水经·浊漳水注》: “陶水南出陶乡,北流径长子城东,西转径其城北,东注于漳水。” 《魏书·地形志》 上党郡长子县: “有泉北流至陶乡,名陶水,合羊头山水,北流入浊漳。”②在
在今北京市东城区鼓楼东大街西口路北。始建于元大德九年(1305)。原为喇嘛庙。泰定四年(1327)五月,以寺中的广寿殿为神御殿,供奉成宗铁穆耳帝后的织锦影像。清末为避道光帝讳改名万寿寺。
本翁牛特部,后金崇德元年 (1636) 建翁牛特左、右翼二旗,属内蒙古昭乌达盟。左翼旗驻绰克温都尔,后迁今翁牛特旗驻地乌丹镇,右翼旗驻哈特呼特朗,后迁今赤峰市西南老府镇 (西老府)。1914年划归热河
①一作河西郡。战国魏置。文侯时吴起曾为西河守。辖境相当今陕西东部黄河西岸地区。公元前330年地入秦,郡废。②西汉元朔四年(前125)置,治所在平定县(今内蒙古伊金霍洛旗东南境)。一说治所在富昌县。辖境
旧名千仞山。在今湖南临武县西三里。明《寰宇通志》 卷56衡州府: 舜峰山 “上平而北垂。昔邑民避难,据其颠筑栅拒守,遗址尚存”。《清一统志· 桂阳州》: 舜峰山 “三面壁立,前开一径,以通上下。山顶平
在今广东陆丰县东南碣石镇西。《清一统志·惠州府》:大海“碣石卫……又西二十里至石桥港,口内通碣石卫,西门外有田尾澳,亦可泊舟”。
春秋周畿邑。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前636),“初,甘昭公有宠于惠后”。杜注:“甘昭公, 王子带也,食邑于甘。”《续汉书·郡国志》:河南尹河南县“有甘城”。《水经·甘水注》:故甘
在今四川汉源县西北。《新唐书·地理志》 黎州洪源郡:“有定蕃、飞越、和孤三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