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耳山
即今福建安溪县西北佛耳山。《方舆纪要》卷99安溪县“翠屏山”条下:“《志》云,县西北八十里有佛耳山。其山峭绝而高大,可耕可庐。一名佛天山。”
即今福建安溪县西北佛耳山。《方舆纪要》卷99安溪县“翠屏山”条下:“《志》云,县西北八十里有佛耳山。其山峭绝而高大,可耕可庐。一名佛天山。”
日伪于1944年8月由丰南县析置,属伪冀东特别区。治胥各庄(今河北丰南市)。1945年日本投降后废。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北。《史记·赵世家》:惠文王十七年(前282),“乐毅将赵师攻魏伯阳”。西汉置邯会县。古邑名。战国魏邑。在今河南省安阳县西北。《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十七年(前282年),
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唐长乐场西南隅。宋敏求《长安志》卷8:“本司农园地,开元十八年造观。”
南朝宋析姑复县西部置,属云南郡。治所在今云南永胜县西部。南朝梁末废。
又名审婆堡。即今河北武邑县东二十五里审坡镇。明嘉靖间筑堡于此。
亦名高骊山。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北。《隋书·地理志》:延陵县有句骊山。
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北、九台市东之大黑山山脉。民国《吉林新志》:永吉县有土门岭。向为吉林、长春间往来要冲,层峦叠嶂、绵亘数十里,越山通行处,山势夹道为门,故名。岭西为土门岭镇。
明置,为梧州府六关之一。在今广西梧州市东二里大云山上。《方舆纪要》卷108梧州府苍梧县:“大云关在府东二里……成化六年督臣韩雍筑, 以控扼冲要。”
清乾隆二十七年 (1762) 置,为吉林将军境内北路驿站之一。在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三站乡。光绪 《吉林通志》 卷17三姓城: “西北距城一百五十五里崇古尔库站屯。” 光绪三十一年 (1905)置大通
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六十六里岷江东岸两河口。《元和志》 卷32: 翼州 “隋大业三年省州,改置和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