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余水

余水

①在今江西余干县南。为安仁江(今信江)支流。《汉书·地理志》 豫章郡余汗县:“余水在北,至阳入湖汉。”《明一统志》卷50饶州府:余水“在余干县治前,会县之东南诸溪余水,故名。以其三道而入, 又名三余。或曰吴、楚、越之余水也,故名三余”。

②又作良余水。在今陕西华阴市西。《山海经·中山经》:良余之山“余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河”。《水经·渭水注》:余水“南出良余山之阴,北流入于渭,俗谓之宣水也”。


猜你喜欢

  • 汤村镇

    简称汤镇。即今浙江余杭市南十八里乔司镇。宋《乾道临安志》卷2:汤村镇“本仁和镇,端拱元年改,隶仁和县”。明永乐十一年(1413)镇为海潮所陷,后复涨为平陆。宋苏轼开汤村运盐河,即此。古镇名。即今浙江省

  • 天生墩

    在今新疆哈密市东南二百八十里。清道光《新疆识略》卷3哈密:天生墩腰台“七十里至苦水台”。清末废。

  • ①西周国名。亦作有吕或甫。姜姓。在今河南南阳县西三十里。《国语·郑语》:史伯曰,“当成周者,南有荆蛮、申、吕”。宣王时改为甫。春秋时为楚所灭。②春秋晋大夫吕甥之邑,在今山西霍州市西南。《左传》:僖公二

  • 桑叶宗

    即桑伊宗。今西藏扎囊县东北桑伊。

  • 匡五县

    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以陵县改名,治所即今山东陵县。为纪念牺牲于此的吴匡五县长而命名。1949年复名陵县。旧县名。山东解放区设。1941年由陵县改置,治今山东省曲阜市陵城镇。以纪念抗日战争牺牲的吴匡五

  • 梅龟堡

    明隆庆四年 (1570) 置,属隆安县。在今广西隆安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10隆安县 “驮演寨” 条下: 梅龟堡 “在县东南五十里,有戍兵以扼梅龟岭之险”。

  • 陈国

    东汉章和二年(88)改淮阳国置,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周口市及淮阳、商水、西华、太康、柘城、鹿邑等县。献帝建安初国除为陈郡。三国魏黄初六年(225)封曹植于此,复为陈国。次年(22

  • 城濮

    春秋时卫地。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南临濮集。《春秋》: 僖公二十八年 (前632),“晋侯、齐师、宋师、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即此。一说在今河南开封县陈留附近。古邑名。春秋卫邑。在今山东省鄄城县西

  • 羊飞山

    在今四川万县市西南。《舆地纪胜》卷177万州:羊飞山“在州西南五十里。《旧经》云:昔有人于此山学道,常养二羊, 忽一日诫童子云:‘勿放羊’。童子放之,一羊冲天而去。因名”。《方舆纪要》卷69万县:羊飞

  • 水泉镇

    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北六十里水泉。明置水泉儿堡及驿。清置水泉驿。(1)在辽宁省阜新市太平区西北部。面积92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水泉,人口2110。因镇内有泉水而得名。解放初属第二区,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