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不溪
指今浙江省北部东苕溪自德清县至湖州市的一段河道。《元和志》卷25作余不溪水。《寰宇记》卷94乌程县:霅溪“自天目山曰余不溪”。《方舆纪要》卷89浙江总序“苕溪”条:东苕溪“东北入湖州府德清县境,经县城东南,谓之余不溪”。
指今浙江省北部东苕溪自德清县至湖州市的一段河道。《元和志》卷25作余不溪水。《寰宇记》卷94乌程县:霅溪“自天目山曰余不溪”。《方舆纪要》卷89浙江总序“苕溪”条:东苕溪“东北入湖州府德清县境,经县城东南,谓之余不溪”。
东魏将侯景所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五十里蓼坞西北。唐武德二年 (619) 怀州侨治于此。四年 (621) 还治河内县 (今沁阳市)。咸亨四年(673) 置柏崖仓。
即今湖北孝昌县西南杨家河乡。民国《湖北通志》卷73《兵事》:清同治二年(1863)九月,捻军“走孝感,焚杨家河”。
①在今浙江仙居县东。《方舆纪要》 卷92仙居县: 湘湖在 “县东十五里。潴众山之水,四时不涸,居人资以灌溉”。今已堙。②在今浙江萧山市西。北宋政和二年 (1112) 杨时围塘筑湖。宋 《嘉泰会稽志》
即今湖南岳阳市。相传孙吴所筑。《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东汉建安十九年(214),“使鲁肃以万人屯巴丘”。裴注:“巴丘今曰巴陵。”《水经·湘水注》:巴丘山“有巴陵故城,本吴之巴丘邸阁城也”。即巴丘邸阁
在今四川重庆市西。《元史·杨文安传》:至元七年(1270),“从严佥省攻重庆,大战龙坎,败宋兵”。即此。明、清为龙坎铺。
亦作崆峒山。即今宁夏固原县西之六盘山。《史记·孝武本纪》: 元鼎五年 (前112),“上遂郊雍,至陇西,西登空桐”。《正义》: “空桐山在原州平高县西一百里。”
在今四川犍为县南十里岷江东岸。清嘉庆《犍为县志》 卷2: “陈天佑一家死节处,今俗呼为虎号坝。”
①在今山西沁水县南。《方舆纪要》卷43沁水县:“石楼山在县城南, 山下有濯缨泉,流入杏谷水。”《清一统志·泽州府》:石楼山“在沁水县西南里许,俯瞰县城, 山石崚嶒,望之若楼台状”。②又名通天山。在今山
1913年以溪处土舍置,后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在今云南红河县东南三十三里石头寨。1918年改设县佐,属建水县。
亦作华盖营。明万历中筑,在今广西荔浦县东五里。《方舆纪要》卷107荔浦县“镆铘关”条下:“又华盖营在县东。控扼山险,为瑶僮出没之所。《经略志》:县南接府,西通修仁,西北连永福之黄磊,北达阳朔之金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