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伏龙山

伏龙山

①在今浙江慈溪市东南六十余里龙山镇。宋《宝庆四明志》卷18定海县:伏龙山在“县治西北八十里”。《方舆纪要》卷92定海县:伏龙山“首尾跨东、西两海门,状如卧龙。南去龙山所十里,屹临水漈,为舶必由之道,盖龙(山)、观(海)两卫之咽喉也”。

②在今湖北省襄阳县西南。《舆地纪胜》卷82襄阳府:伏龙山“在襄阳县西南三十里。……曾巩知襄州日,祈雨此山”。

③在今四川蓬溪县西南蓬莱镇北。《舆地纪胜》卷155遂宁府:火井“在长江县客馆镇之北二里伏龙山下”。《方舆纪要》卷71蓬溪县:伏龙山在“县西二百里。其山盘曲,形如伏龙。下有火井。《异物志》:山下地洼若池,以火引之,有声隐隐出地中,少顷炎炽。夏月积雨停水,则焰生水上,水为之沸,而寒如故。冬月水涸,则土上有焰,观者至焚衣裾”。

④在今陕西延安市西北。《寰宇记》卷36延州肤施县:伏龙山“在县西北五里。南北一带,按山形似卧龙,是上郡之名山”。


古山名。又称箬山。在今浙江省慈溪市东南。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官兵败倭寇于此。


猜你喜欢

  • 希田站

    又作希贤。元置,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西南。元《析津志》天下站名:“东洋州百二十(里)土罗火,百三十(里)希田。”

  • 吉乡县

    五代唐改吉昌县置,为慈州治。治所即今山西吉县。北宋熙宁五年(1072)改属隰州,元祐元年(1086)复为慈州治。金天德三年(1151)为耿州治。明昌元年(1190)改为吉州治。蒙古至元二年(1265)

  • 石溪镇

    北宋置,属桐城县。即今安徽枞阳县东石矶镇。在四川省犍为县西北部。面积51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石溪,人口 6260。以驻地石板溪得名。1952年建民乐镇,1959年更石溪镇。有采煤、玻璃

  • 石篆山摩崖石刻

    在今四川大足县西南五十里石桌乡石篆山上。为儒、释、道三教摩崖造像群。始刻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主要集中在子母殿、千佛崖两处。子母殿有九龛,佛教造像有毗卢佛、文殊、普贤等,儒家造像有孔子,道教造像

  • 小沛

    即今江苏沛县。汉改泗水郡为沛郡,治相县(今安徽淮北市西北相山区),故以沛县为小沛。《三国志·魏书·吕布传》:“(刘)备东击(袁)术,(吕)布袭取下邳,备还归布。布遣备屯小沛。”即此。汉沛县的别称。两汉

  • 阳泉工矿区

    1949年改阳泉市置,治所即今山西阳泉市。1951年改设阳泉市。1949年由阳泉市改置(县级)。治今山西省阳泉市。1951年改设阳泉市(地级)。

  • 苏埠屯

    在今山东青州市东北二十五里。村东发现晚商古墓群。其中一号墓殉四十八人,出土铜钺等文物。村名。在山东省青州市东北部。属东夏镇。人口800。商代已成居民点。村东商代墓群所在的土埠为古代屯兵处。旧志称苏秦墓

  • 洛涧

    又名洛水、青洛河。即今安徽淮南市东北之窑河。源出安徽定远县东南,西北流在淮南市东今洛口镇入淮河。《水经·淮水注》: “洛涧北历秦墟,下注淮,谓之洛口。”古水名。又称洛水、青洛河。即今安徽省淮南市东淮河

  • 元氏县

    西汉置,为常山郡治。治所在今河北元氏县西北十五里故城。《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建武初,“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至右北平,连破之”。即此。魏、晋属赵国。北魏属赵郡。北齐废。隋开皇六年(586)

  • 草海

    又称松坡湖、南海子、八仙海。在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附郭。是天然淡水湖。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10千米,周约70千米,水域面积25平方千米,蓄水量为6000万立方米。据方志记载,原有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