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虞县
隋开皇十八(598)改宣汉县置,属蓬州。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寰宇记》卷139伏虞县:“以界内伏虞山为名。”大业初属清化郡。唐武德初属蓬州。开元末向西南移至消水河侧(在今仪陇县东八十里)。天宝初属咸安郡,乾元初属蓬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入仪陇县。
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治今四川省仪陇县东。属巴州。大业属清化郡。唐开元末县治西移三十里,仍在今仪陇县东。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
隋开皇十八(598)改宣汉县置,属蓬州。治所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寰宇记》卷139伏虞县:“以界内伏虞山为名。”大业初属清化郡。唐武德初属蓬州。开元末向西南移至消水河侧(在今仪陇县东八十里)。天宝初属咸安郡,乾元初属蓬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废入仪陇县。
古县名。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治今四川省仪陇县东。属巴州。大业属清化郡。唐开元末县治西移三十里,仍在今仪陇县东。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废。
北宋元符二年 (1099) 置,属晋宁军。在今陕西佳县西北一百里。后废。
即今河北邯郸市东北苏曹乡。清光绪《畿辅通志》卷70:苏曹镇“在(邯郸)县东北五里。有桥跨滏水口,为水路停泊之所”。
亦作军脑儿。在今蒙古国乌兰巴托东南。《元史·宪宗纪》: 七年 (1257),“秋驻跸于军脑儿,酾马乳祭天。 九月, 出师南征。 以驸马剌真之子乞䚟为达鲁花赤,镇守斡罗思”。
北宋置,属威远县。在今四川威远县北四十里三王场(山王殿场)。
在今浙江湖州市东二十五里。《元和志》卷25:“吴兴塘,太守沈攸之所建,灌田二千余顷。”在今浙江省湖州市东。原名获塘,晋吴兴太守殷康所开,溉田千余顷。后太守沈嘉重修,更名吴兴塘,可溉田二千余顷。
即今福建泉州市西紫帽山。《舆地纪胜》卷130泉州 《景物下》: 紫帽山 “郡之前案也。常有紫云覆其顶上”,故名。在福建省晋江市区西北15千米的紫帽镇。海拔518米。常有紫云覆盖,又因山形似古代官帽,故
即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二十二里双庙街乡。清尹耕云《豫军纪略》卷3:咸丰七年(1857)八月,“闻官军至,乃窜泌境之双庙镇诸处”。(1)在安徽省太和县的北部。面积49平方千米。人口4.5万。镇人民政府驻双庙
西魏废帝二年 (553) 改始平郡置,属潼州。治所在涪城县 (今四川三台县西北花园镇)。辖境相当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地。北周改为安城郡。西魏改始平郡置,治涪城县(今四川三台县西北)。辖境相当今四川省绵阳市
在今云南盈江县西南。《明史·云南土司三·南甸》: “南百里有关,立木为栅,周一里; 曰南牙,甚高,山势延袤一百余里,官道经之。上有石梯,蛮人据以为险。”
即潜山。今安徽潜山县西北天柱山。《新唐书·地理志》: 怀宁县 “有皖山”。北宋王安石有《望皖山马上作》 诗。即“天柱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