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羌城
北宋熙宁三年(1070)置,属秦州。即今甘肃甘谷县。《宋史·宁宗纪》:“嘉定十三年冬十月,程信邀夏人共攻秦州,夏人不从,信遂自伏羌城引军还,诸将皆罢兵。”即此。金属秦安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为伏羌县。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置,即今甘肃省甘谷县。属秦凤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伏羌县。
北宋熙宁三年(1070)置,属秦州。即今甘肃甘谷县。《宋史·宁宗纪》:“嘉定十三年冬十月,程信邀夏人共攻秦州,夏人不从,信遂自伏羌城引军还,诸将皆罢兵。”即此。金属秦安县。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为伏羌县。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置,即今甘肃省甘谷县。属秦凤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伏羌县。
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南八十里百福司镇。明末置百户所。清置巡检司。民国置县佐。
西汉置,属楚国。治所在今江苏邳州市西北泇口乡。东汉属彭城国。南朝宋初废。北魏复置,属下邳郡。《资治通鉴》: 南朝宋泰始二年 (466),北魏将尉元 “又破 (宋将) 王穆之于武原”。东魏武定八年 (5
明改元开原城置,在今黑龙江省东宁县东南大城子古城。明《辽东志》卷9:纳丹府东北陆路有旧开原站。
在今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1江华县:“禾田山在县东南一百七十五里。高险难升,旁多沃壤。岁尝丰。”
又作棐。春秋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二十五里。《春秋》: 宣公元年 (前608),“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会晋师于棐林,伐郑”。杜注: “郑地。荥阳宛陵县东南有林乡。”古邑名。又作棐、斐。春秋郑邑。在
即今越南岘港。《隋书·赤土传》: 大业三年 (607),常骏等 “自南海郡乘舟,昼夜二旬,每值便风,至焦石山而过,东南泊陵伽钵拔多洲”。
唐长庆三年(823)改永丰县置,属桂州。治所在今广西荔浦县西北五十里。五代时南汉改为永宁县。古县名。唐长庆三年(823年)改永丰县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西北。属桂州。五代梁改永宁县。
北齐置,属阳平郡。治所在今江苏宝应县西八十里。隋开皇初并入安宜县。古县名。北齐置,治今江苏省宝应县西。属阳平郡。隋开皇初废。
明置,在今广西崇左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10太平府崇善县:左江驿“在府城东南,与下郭渡相近”。
元至元十七年(1280)改盐井管民千户置,属德平路。治所即今四川盐源县。二十七年(1290)改置闰盐县。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置,治今四川省盐源县东北卫城。属云南行省。辖境约相当今四川省盐源、盐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