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伏羌县

伏羌县

唐武德三年(620)改冀城县置,又于县置伏州,治所即今甘肃甘谷县。明郭子章《郡县释名》陕西卷下:“伏羌县制伏氐羌之义也。”八年(625)州废,县属秦州。至德后没于吐蕃,废。元至元十三年(1276)复置,属巩昌路。明属巩昌府。民国初属甘肃渭川道。1927年直属甘肃省。1928年改名甘谷县。


古旧县名。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冀城县置,治今甘肃省甘谷县。为伏州治。八年州废,县改属秦州。宝应元年(762年)地入吐蕃,大中三年(849年)复属唐。北宋建隆二年(961年)置寨。熙宁三年(1070年)为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升为县。属巩昌路。明、清属巩昌府。1928年改名甘谷县。


猜你喜欢

  • 杨家街

    即今四川简阳市西南杨家街乡。清嘉庆《四川通志》卷89简州:杨家街铺“在州南四十里”。

  • 普定府

    元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即今贵州安顺市东南杨武布依族苗族乡。辖境相当今贵州安顺市、普定县等地。大德七年 (1303) 改为普定路。明洪武十四年 (1381) 复改为府。十八年 (1385)废。元置,治今

  • 大隐山

    ①在今浙江余姚市东南大隐镇。《新定九域志》卷5:大隐山,“夏侯曾先《地志》云:大隐山口南入天台北峰四明东足,乃谢康乐炼药之所”。《舆地纪胜》卷11庆元府:大隐山,“晋虞喜三召不就,遁迹此山,因以为名”

  • 泲水

    ①一名济水。又名白沟水、沙水。源于今河北赞皇县西南大石门,东北流径县南折向东南,流入高邑县。《诗经·邶·泉水》:“出宿于泲。”即此。其下流屡有迁徙。汉时径廮陶县(今宁晋县西南)入泜水。《汉书·地理志》

  • 滍阳县

    西魏置,属鲁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隋开皇十年 (590) 废。唐武德四年 (621) 复置,属鲁州。贞观九年 (635) 废。古县名。北魏置,治今河南省宝丰县东南滍阳镇。北周属武山郡。隋开皇十

  • 临川堡

    北宋置,属怀德军萧关。在今宁夏海原县东北高崖乡北红古城。后废。

  • 三石镇

    在今浙江临海市东九十里三石浦。《方舆纪要》卷92台州府:三石镇“在府东。嘉靖中,倭掠临海之三石镇”。即此。(1)古镇名。在今浙江省临海市东南川南乡三石浦附近。明嘉靖中,倭寇掠临海县三石镇,即此。(2)

  • 施南土司

    清初置,属施州卫。治所即今湖北宣恩县。雍正十三年 (1735) 改设宣恩县。清康熙时改施南宣抚司置,治今湖北省宣恩县。属施州卫。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为宣恩县。

  • 南陉

    即今河北井陉县西北三十六里南陉乡。产煤。清同治 《畿辅通志》 卷50井陉县图: 北有南陉。

  • 宛平县

    辽开泰元年 (1012) 改幽都县置,与析津县同为南京析津府治所 (今北京城西南隅)。金为中都大兴府治。元为大都路治,移治大都城内 (今北京城内)。明、清皆为京师顺天府治。1913年移治芦沟桥,次年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