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隍场
即今四川资阳市东南五隍镇。清光绪《资州志》卷3资阳县:万寿场“即五皇场,在县八十里”。民国《资阳县志稿》卷1:伍隍场“以有五隍庙得名。旧名万寿场,亦以万寺庙得名。……明代旧场”。
即今四川资阳市东南五隍镇。清光绪《资州志》卷3资阳县:万寿场“即五皇场,在县八十里”。民国《资阳县志稿》卷1:伍隍场“以有五隍庙得名。旧名万寿场,亦以万寺庙得名。……明代旧场”。
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平海。清时莆田县丞驻此。
亦作澪渠、零渠。又名秦凿渠。或作湘桂运河、兴安运河。秦始皇时由史禄主持开凿,在今广西兴安县西,东接湘江,西接漓江,为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人工运河,全长六十八里。工程主要分南北渠、斗门、堰坝等。南渠
五代后蜀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天全县。宋于此置碉门砦。
元至正十二年(1352)改定西州置,属巩昌路。治所即今甘肃定西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县地。明洪武十年(1377)降为安定县。元以定西州改名,治今甘肃省定西市。属陕西行省。辖境约当今甘肃省定西市。明初降
在今广西德保县东十五里。《清一统志·镇安府》:扶苏山“相传为天下十大名山之一。其巅可望见日出处”。
在今江西吉安县北。《明一统志》 卷56吉安府: 金竹峰 “在府城北六十里。两峰独峙如竹”。《方舆纪要》 卷87吉安府庐陵县: 金竹峰“高约三百丈,周三十七里。两峰相峙如竹,因名”。
在今湖南宜章县西南二里。南宋宜章令吴镒《蒙艮二岩记》取《易经》“艮”之义,谓“两岩兼重,艮之象也;动静惟时, 艮之义也”, 因名艮岩。《清一统志·郴州》:艮岩“在宜章县南二里。有水自岩涌出,其深不测,
一作仇由城。 春秋末仇由国所在地,在今山西盂县东北一里。《元和志》卷13盂县:“县城本名原仇城,亦名仇由城。”
1935年10月西北革命根据地由安定县析置,治瓦窑堡(今陕西子长县驻地瓦窑堡镇)。1936年2月撤销,并入安定县。1935年10月—1936年初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和陕北省政府所在地,1935年
东汉改临湖县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无为县西南八十里临璧山下。后复为县。东汉改临湖县置,治今安徽省无为县西南。后复改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