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克乌兰和硕河
即今青海刚察县沙柳河。《清史稿·地理志》青海:“伊克乌兰和硕河,源出巴颜山,南流入青海。”
即今青海刚察县沙柳河。《清史稿·地理志》青海:“伊克乌兰和硕河,源出巴颜山,南流入青海。”
在今陕西神木县东。《方舆纪要》卷5神木县:龙眼山“上有二穴,穿透如眼,因名”。
即今福建长泰县北林口。《方舆纪要》 卷99长泰县: 林口隘在 “县北五十里。又县西北有鸬鹚、 下翁等隘; 县东北有上宁、 磨、 白桐等隘; 县东南为朝天岭隘,俱有民兵戍守”。
即今河北丰南市东南四十里辉坨乡。民国《滦县志》 卷3集镇: 辉坨在 “城西南九十里”。
史河支流。在今安徽六安市西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26六安州: 溶水 “源出齐头山,西北流入固始县界,合于史河”。
西晋太康二年(281)改临江县置, 属丹阳郡。治所在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宁镇。《寰宇记》卷90引《舆地志》云:“以江外无事宁静”,故名。隋开皇十年(590)移治冶城(今南京市朝天宫一带)。唐武德三年(6
在今湖北郧西县西。《方舆纪要》卷79上津县:八里川“在县西南三十里。亦曰八里河,流入吉水”。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东安县置,属莒州。治所即今山东沂水县。大业初属琅邪郡。唐属沂州。金改属莒州。明隶青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沂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琅玡道。1928年直
即厹由。春秋国名。在今山西盂县东北。《韩非子·说林下》:“知伯将伐仇由,而道难不通,乃铸大钟遗仇由之君。”即此。春秋战国时国名。即今山西省盂县。《韩非子·说林下》:“知伯将伐仇由,而道难不通”,即此。
在今江苏句容县北。《元和志》卷25润州句容县:“竹里山, 在县北六十里。王涂所经,涂甚倾险,行者号为翻车岘。山间有长涧,高下深阻,旧说云似洛阳金谷。宋武帝初起, 自京口至江乘,破桓玄将吴甫之于竹里,移
宋大理国改软化府置,治所在西源城(今云南腾冲县西郊西山坝)。辖境约当今云南腾冲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部及缅甸北部地。元至元十一年 (1274)改藤越州,十四年 (1277) 复置腾冲府,属大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