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井监
北宋宣和四年(1122)改陵井监置,治所在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舆地纪胜》卷150隆州:“诏以(张道)陵为高士之名, 当隐其称,乃改为仙井监。”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地。南宋隆兴元年(1663)改为隆州。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陵井监置,治仁寿县(今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井研县地。属成都府路。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改为隆州。盛产井盐。
北宋宣和四年(1122)改陵井监置,治所在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舆地纪胜》卷150隆州:“诏以(张道)陵为高士之名, 当隐其称,乃改为仙井监。”辖境相当今四川仁寿、井研二县及双流县东南地。南宋隆兴元年(1663)改为隆州。
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改陵井监置,治仁寿县(今县)。辖境相当今四川省仁寿、井研县地。属成都府路。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改为隆州。盛产井盐。
北周改秦郡置,属秦州。治所在尉氏县(今江苏六合县)。隋开皇初废。
北魏置,为固道郡治。治所在今甘肃两当县东三十五里杨家店。《元和志》卷22:两当县“因县界两当水为名。或云:县西界有两山相当,因取为名”。西魏为两当郡治。隋属河池郡。唐属凤州。北宋至道元年(995)移县
亦名金灯山。在今四川乐山市西南五里。《舆地纪胜》卷146嘉定府:至乐山“在龙游县东(西)五里。清闲处士王朴居之,山谷有颂”。乐山县以此名。旧称金灯山,俗称乐山儿。在四川省乐山市东南。海拔约400米。《
在今广西灌阳县北。《方舆纪要》 卷107灌阳县: 抱子山 “在县北五十里。山势重叠,如褓抱然。其相接者曰七星山”。
①隋大业四年(608)开凿。《隋书·炀帝纪》:“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长二千余里。故道自今河南武陟县沁水东岸至卫辉市一段用沁水支流,
①西汉置,属泗水国。治所在今江苏淮阴市西旧黄河南。东汉废。②1914年改桃源县置,属江苏淮扬道。治所即今江苏泗阳县西南六里城厢镇。1927年直属江苏省。1941年迁治众兴镇 (今泗阳县)。(1)古县名
即古格札什鲁木布则城。在今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西三十里。
即今湖北崇阳县南高枧乡。1938年12月,国民党崇阳县长郎维汉收买叛徒,里应外合,搞垮了驻高枧的抗日大队,许多干部被杀害。集镇名。在浙江省三门县城西南、上山南麓。高枧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3100。
元置,属阿宁万户,后属和泥路。治所在今云南建水县西南五十四里官厅。明洪武十五年(1382)属和泥府。十七年(1384)改纳楼茶甸长官司。元于纳楼部置,治今云南省建水县境内。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
唐显庆三年(658)于拔汁那国置,属安西都护府。治所在渴塞城(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贞元六年(790)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