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亳州

亳州

北周末改南兖州置,治所在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据 《续通典》 称: “遥取古南亳之名以名州。”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谯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亳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谯郡。乾元元年(758) 又曰亳州。辖境相当今安徽亳州、涡阳、蒙城及河南鹿邑、永城等市县地。元属归德府。明洪武初废谯县入亳州,寻降亳州为亳县。弘治九年 (1496)复升为亳州,属凤阳府。清属安徽颍州府。1912年改为亳县。元末刘福通起义,立韩林儿为帝,曾建都于此。


北周末改南兖州置,治小黄县(隋改名谯县,今安徽亳州市)。隋大业初改为谯郡。唐武德、乾元初复为亳州。辖境相当今安徽省亳州、涡阳、蒙城及河南省鹿邑、永城等市县地。明初以州治谯县省入,辖境缩小,寻降为县,弘治九年(1496年)复升为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不辖县。1912年改为县。元末刘福通起义,立韩林儿为帝,曾建都于此。


猜你喜欢

  • 巴氐

    居于巴地的氐族人,为氐族一支。东汉末,自巴西(今四川阆中)、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徙于汉中盆地。三国魏时,首领李虎率众五百余户附魏。西晋元康间,首领李特率众入蜀,太康年间占领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建立

  • 鸿山关

    即倒马关。又名常山关、鸿上关。在今河北唐县西北一百十里倒马关乡。《水经·滱水注》:“滱水又东流历鸿山,世谓是处为鸿头,疑即 《晋书地道记》 所谓鸿上关。” 又 《寰宇记》 卷62唐县 “鸿山关” 引

  • 罗罗宣慰司

    即罗罗斯宣慰司。治所在建昌路 (今四川西昌市)。《元史·地理志》 建昌路: “至元十二年,析其地置总管府五、州二十三,建昌其一路也,设罗罗宣慰司以总之。”

  • 博涩寨

    在今广西武鸣县东六十里。明正统中置巡司于此。

  • 两岭关

    明置,在今山西静乐县东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40静乐县:两岭关在“县东南六十五里,路出阳曲。明初调太原左卫官军戍守,洪武八年改置故镇巡司,缭以土城,周一里有奇”。

  • 占蝉县

    东汉改黏蝉县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平安南道龙冈西于乙洞古城。《汉书·地理志》注:“服虔曰,蝉音提。”后废。

  • 大河水

    ①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西崖城镇南宁远河。《明一统志》卷82琼州府:大河水“在崖州城(治今崖城镇)外。源出五指山,至州北分为二水,环城而下,合而入于海”。②即今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北陵水河。《方舆纪要》卷1

  • 应城

    ①在今山西长子县东南二十七里应城村。《魏书·地形志》:上党郡长子县有应城。②又名滍阳城。在今河南平顶山市西,白龟山水库内。《水经·滍水注》:“滍水东径应城南,故应乡也。”(1)即今山西省长子县东南应城

  • 赵家圩

    一作赵家围。在今江西南昌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84南昌府新建县: 黄家渡在 “府东三十里,…… 《舆程记》: 自黄家渡东四十里为赵家圩”。又作赵家围。在今江西省新建县东北。明时置巡检司于此。

  • 土桥沟镇

    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土桥镇。南接简阳县界。清嘉庆《金堂县志》卷2:“土桥场去城二百二十里。”《清史稿·毛大瀛传》:嘉庆五年(1800),白莲教张子总部由金堂南进简州,知州毛大瀛率乡勇前往堵御,“行抵土桥